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 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 课程纲要

3、小组总结回顾学习成果
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课堂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3、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
2、进行作业展览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郑新奇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设计教师
王楠
设计日期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课时
22课时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熟记“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
(8)知道明清小说的繁盛和“四大古典名著”。
过程与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1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1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创设情境,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动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解,指导学生进行课内练习
3、及时小结,让学生全面回顾和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二)学习方式
1、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2、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1
《“贞观之治”》1
《“开元盛世”》1
《科举制的创立》 1
《“和同为一家”》 1
《对外友好交往》 1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关系并立的时代》 1
《经济重心的南移》1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1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1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朝军权的加强》 1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
《君主集权的加强》1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
发展与“闭关锁国”》1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