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有一天,孩子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学家里去玩,可以吗?”母亲说:“可以,但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
”可那天孩子比预定
的时间晚了20分钟才到家。
斯特娜夫人见孩子回来了,她什么也没
有说,只是指了一下墙上的钟。
孩子知道回来迟了,马上歉疚地说:“是我不对。
”吃完饭,孩子赶紧换了衣服,因为她每到星期二就
要去看戏或看电影。
这时,斯特娜夫人又让孩子看看钟,并说:
“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戏和电影是看不成了。
”孩子难过地流下了
眼泪。
斯特娜夫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说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
寻味的话:“这真遗憾!”
“这真遗憾”,面对孩子的过错,尽管斯特娜夫人只说了这寥寥几个字的一句话,并未采取其他任何处罚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母亲的要求如果是正确的,那就必须绝对照办,
否则你就得为此付出代价。
姚梁(1736—1785)庆元县松源镇姚家村人。
自幼好学,23岁保
举优贡,清乾隆三十年(1765)顺天乡试考取举人,三十四年登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历任礼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山东学政、饶州知府、川东分巡备道、江广按察司、河间府知府等职,所至皆有政绩。
三十五年后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世称“三大夫”。
姚梁为官清廉,政绩累累,备受尊敬。
这得益于姚梁从小受家庭诚信教育。
庆元地方上流传着姚母教子的故事。
一日黄昏,姚梁刚从外面回家,他母亲劈头便问:“梁儿,我中午煮了一大碗香蛋,好端端地放在橱内,晚上打开橱门一看,竟少
了三个,莫非是给媳妇偷吃了,你要替我查一查,我要对家贼施行
家教呢!”姚梁听了不觉好笑,心想家人吃几个香蛋,也值得这么认真。
于是便对母亲说:“几个香蛋吃了便算,不必追究吧。
”不料
他母亲却认真地说:“你连家中小事都分不清,还敢上州下府去查
案?”姚梁一听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随即找来几个脸盆、牙杯,盛上
清水,叫拢母亲、妻儿等全家人,分给每人一个脸盆,一只牙杯,
吩咐大家一齐漱口,并把口水吐入各自面前的脸盆水中。
姚梁一个个地观察过去,别人脸盆的口水都清清的,唯有母亲脸盆的口水漂着一些蛋黄碎。
姚梁发觉吃蛋的不是别人正是母亲自己,他正在犯难时,而他母亲却在旁一味催促,问他:“查到了吗?”。
姚梁说:“查是查着了,不过……”他母亲紧逼着说:“不过要徇
私对否。
”这时,姚梁实在无法只得壮着胆指出:“蛋是母亲吃的。
”
病弱的儿子终于转危为安了,安妮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欢,可理智告诉她:对孩子来说,父母所有的喜欢都应该有着一个明确的
方向,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安妮有一个独特的教
育理念,她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是注意培养他的性格,而
并非培养他的学问。
在培养性格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她常常对儿子这么说:“学习是你自己
的事,为什么要父母督促你呢?生存也是你自己的事,父母更是无法
替代,今后你背叛父母都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能背叛自己。
为自己
负责是一个男人最起码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