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专业 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目录一、行政文化的含义 (1)二、行政文化的构成 (1)(1)行政思想 (1)(2)行政价值 (1)(3)行政道德 (1)(4)行政精神 (2)三、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2)(1).......................................................................................................................................“民为邦本”和“仁政”的行政价值观 (2)(2).......................................................................................................................................“和而不同”的行政协调观. (3)(3).......................................................................................................................................以德治国的行政伦理观.. (4)四、面对当今行政文化研究提出的拙见 (4)(1).......................................................................................................................................突出行政文化建设的伦理性. (4)(2).......................................................................................................................................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5)(3).......................................................................................................................................树立典型的践行者 (5)五、结语 (5)六、[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行政文化构成并依次叙述了它们的含义能使人们大概了解一下行政文化的组成。

重点论述了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能够使现社会出现的一些腐败官僚主义的官员们深刻反省和修正自身的错误,严于律己,勇于承当道德责任,做先进文化的示范者,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才能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极其重要的带头作用并通过本文叙述采取些什么措施来完善行政文化。

关键词:行政文化行政精神民为邦本仁政行政文化研究一、行政文化的含义要研究行政文化,首先要弄清楚行政文化的含义。

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一般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心理的影响、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些文化现象。

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一)行政思想行政思想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想性的一种奋斗目标,是行政主体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根据内容,行政理想可分为政治思想、行政道德理想、行政职业理想和行政生活理想。

(二)行政价值行政价值是指人们对行政价值观,行政价值关系、行政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价标准和行为定势。

行政价值由行政主体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定势等构成,其实际就是行政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内化。

形态的价值在一个团体或机构中占主要地位时,这种价值观就成为该团体或组织的价值观念,在团体或行政机构的价值观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观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在明处,而不是隐而不露。

(三)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指政府行政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曾记得刚步入大学时经常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大学里学不到多少知识的,大学关键是学怎么做人,学会了怎么做人才能更好的做事,但我本人不太赞成这个观点,做人不光是在大学里学的是从小到大每天都要学习,光在大学里短短几年是没法锻炼好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毕竟还是学校以学习为主。

(四)行政精神行政精神:翻开中国的历史,反映古代政府管理实践的行政精神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光大的,毛主席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他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

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在忠诚于国家无私奉献精神上呈现了许多让人无比敬佩的英雄,例如:岳飞,文天祥,观天培。

还有许许多多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记忆最深刻的是从飞。

所以行政精神也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一)“民为邦本”和“仁政”的行政价值观如今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它内在地包括了民主和效率两个相互依存的价值取向,这与传统行政文化的某些民主性思想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在现代社会仍具价值的思想对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有着促进的作用。

反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以人为本、民本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

春秋时期,齐国着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他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君为民立”“吏为民役”“得其心,斯得其民矣”的民本价值观,也包括爱民、利民、保民、富民等实现民本思想的措施和手段,还包括察民情、顺民意、安定民生、体恤民疾和取信于民的方式和目的。

古代“民本”思想与共产党的宗旨有相通之处: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此目的,必须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至册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

当前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本”思想有助于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在《礼记•哀公问》中,孟子要求为政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古代“仁政”思想同霸政思想相对立,是一种“以德行仁者王”的王道行政学说,它以“德治”为基础,是一种将行政问题道德化的学说。

其主要内容包括治民以“恒产”、薄税赋、轻刑罚、救济穷人、保护工商等,这种思想至今仍有超时代、超阶级的价值。

对政府机构改革而言,要实现民主和效率的改革目标,就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惠顾在社会竞争中的最不利者”。

所以,古代“仁政”思想对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和而不同”的行政协调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提倡“和”的。

但这个“和”不是牺牲掉多样性,而是在包容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的统一。

西周末年,郑国的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到了春秋末期,齐国思想家晏婴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的差异,认为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大事,都是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相成”“相济”,形成和的局面,方能生存发展。

如果拒斥不同,追求一律,只能一事无成。

与晏婴同时代的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更把“和”“同”思想提炼为道德箴言,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的要旨可归结为三个层次: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和认识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在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局面达到和谐。

从微观说,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从中观说,这是为政之道;从宏观说,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所谓“和而不同”,即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之意。

这对于今天我们通过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善政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或执行,如能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经过专家论证、人大常委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或让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决策,就能集思广益,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行性,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降低决策成本和社会成本。

其次,在改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调整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和而不同”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职能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加以合理安排、明确规范,避免职能配置趋于“同构化”以及中央高度集权。

同时,在规范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和统一。

二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趋向综合、宜粗不宜细”的总体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重新调整政府部门间的职能结构,做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同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三)以德治国的行政伦理观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离不开行政伦理建设。

我国传统行政思想中有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行政伦理思想。

如孔子在《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即认为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决非刑罚所能达到的。

孔子要求统治者必须有表率的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孟子也说:“行仁政、正君心、修德性。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继承传统治国之策基础上的升华,将其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所谓以德治国,一是治国者要有德,二是治国者要以德教化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