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择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
AA、毒性鉴定B、接触毒物时间C、接触毒物剂量D、毒性强弱E、以上全是2、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A、核素B、细菌C、病毒D、各种化学物质E、以上都是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E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E、以上都是二、选择1、A2、D3、E1、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 A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B、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C、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D、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E、代谢活跃的部位2、氟(F)的靶器官为 EA、中枢神经系统B、脂肪C、肝D、肺E、骨骼3、铅(Pb)的靶器官为 AA、中枢神经系统B、脂肪C、肝D、肺E、骨骼4、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 AA、8B、14C、26D、112E、2085、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B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土壤等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D、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E、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6、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 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 B 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C。
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7、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mg 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DA.0.6mg/人•日 B.3.6mg/人•日 C.12mg/人•日 D.36mg/人•日E.60mg/人•日8、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 型曲线,原因在于不同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 EA、吸收速度差异B、分布部位差异C、代谢速度差异D、排泄速度差异E、易感性差异9、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 EA.绝对致死剂量 B.大致致死剂量 C.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剂量)10、LD50 的概念是 B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经统计,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D.在实验中,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剂量11、有关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阐述,正确的是 CA、是实验中一半受试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组的染毒剂量B、LD50 的值越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C、LD50 的值越小,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D、不受染毒途径和受试动物种属影响E、需要结合其他参数才能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12、如外来化合物A 的LD50 比B 大,说明 DA、A 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比B 大B、A 的毒性比B 大C、A 的作用强度比B 小D、A 的急性毒性比B 小E、A 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比B 小13、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 C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B.引起DNA 损伤的最低剂量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14、一般对致癌物制定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 E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15、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 AA.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B.引起DNA 损伤的最低剂量C.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剂量D.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E.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16、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D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仔畸形 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17.外来化学物在血液中主要与下列哪种蛋白结合 CA.铜蓝蛋白 B.血红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脂蛋白二、选择1、A2、E3、A4、A5、B6、B7、D8、E9、E 10、C 11、C 12、D 13、C 14、E 15、A16、D 17、C1、使外来化学物易于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因素为AA.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高,非解离状态B.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解离状态C.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小D.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大E.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非解离状态2、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化学物质的分子量 C.溶解度 D.血气分配系数 E.化学物质的沸点3、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AA.简单扩散 B.滤过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饮和吞噬4、一般外源性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为AA、简单扩散B、膜孔滤过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饮和吞噬5、适宜于用气管注射染毒的空气污染物是 B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苯 E.氯气6、一般认为,不同途径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顺序为 CA、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经皮B、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经口≥腔注射>经皮C、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经皮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经口≥肌肉注射>经皮E、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7、脂溶性化学物经口灌胃染毒,首选的溶剂为EA、酒精B、水C、吐温80D、二甲基亚砜E、植物油8、洗胃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的最佳时间是服毒后 AA、1~6 小时B、7~13 小时C、14~20 小时D、21~27 小时E、28~34 小时9、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低提示毒物易于EA.被机体吸收 B.在体内蓄积 C.被肾排泄 D.被机体代谢E.与血浆蛋白结合10、导致化学毒物在体内不均匀分布的转运方式是 EA、吞噬B、胞饮C、滤过D、简单扩散E、主动转运11、外来化合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其BA、毒作用发生的快慢B、毒作用的持续时间C、毒作用性质D、代谢解毒E、代谢活化12、某外源化学物可发生肠肝循环,则可使其 CA.毒作用发生减慢 B.毒作用性质改变 C.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D.代谢解毒抑制 E.代谢活化抑制13、毒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 EA.粪便 B.唾液 C.汗液 D.母乳 E.尿液14、毒物代谢的两重性是指 EA.一相反应可以降低毒性,二相反应可以增加毒性B.经代谢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D.毒物代谢可经过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E.经过代谢,毒性可增加(代谢活化)或降低(代谢解毒)15、细胞色素P-450 依赖性加单氧反应需DA.PAPS B.UDPGA C.NADPH D.GSH E.CH3COSCoA16、下列反应中由微粒体FMO 催化的是AA、P—杂原子氧化B、黄嘌呤氧化C、脂肪烃羟化D、醛脱氢E、醇脱氢17、谷胱甘肽S-转移酶存在于细胞的 CA、线粒体B、高尔基体C、胞液D、细胞核E、溶酶体18、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 酶系代谢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 D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持续时间缩短E、潜伏期延长19、在给予实验动物多氯联苯后,发现体内苯转变为苯酚明显加速,说明该物质诱导 CA、黄素加单氧酶B、黄嘌呤氧化酶C、细胞色素P-450D、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E、单胺氧化酶20、可使亲电子剂解毒的结合反应为BA.葡萄糖醛酸结合 B.谷胱甘肽结合 C.硫酸结合 D.乙酰化作用 E.甲基化作用21、谷胱甘肽结合反应需 DA.PAPS B.UDPGA C.NADPH D.GSH E.CH3COSCoA22、硫酸结合反应需BA.PAPS B.UDPGA C.NADPH D.GSH E.CH3COSCoA23、与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发生结合反应的内源性底物,不包括 DA、PAPSB、UDPGAC、半胱氨酸D、丙氨酸E、S-腺嘌吟蛋氨酸24、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
如事先给予动物SKF-525A,则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原因是抑制了 AA.黄素加单氧酶 B.谷胱甘肽S-转移酶 C.环氧化物水化酶 D.超氧化武歧化酶 E.混合功能氧化酶25、下列酶中不参与水解作用的是DA.环氧化物水化酶 B.A.酯酶 C.B-酯酶 D.DT-黄素酶 E.胰蛋白酶26、经肝脏细胞色素β-450 依赖性加单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该毒物的毒性效应 DA.减弱 B.增强 C.无变化 D.持续时间延长 E.潜伏期延长27、胡椒基丁醚可抑制 AA、细胞色素P-450B、醛脱氢酶C、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D、羧酸酯酶E、乙酰胆碱酯酶28、对硫磷可抑制 EA、细胞色素P-450B、醛脱氢酶C、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D、羧酸酯酶E、乙酰胆碱酯酶29、某农村曾用飞机喷洒农药以扑杀棉花害虫,事后不久,在这数十平方公里受到该农药污染的环境里,有少数人群出现鼻刺激、咳嗽、头晕、恶心,更有甚者附近村民8 人发生急性中毒(有多汗、呕吐、瞳孔缩小等症)而入院治疗,住院者中5 人系同家族亲属,另3 人情况不明。
在上述同一污染环境中,人群之间的健康危害效应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最大可能原因是 EA.个体接受农蓟的量不同B.身体健康状况不同C.个体营养状况有差异D.个体年龄不同E.个体易感性不同(某些个体存在该有害因素的易感基因)二、选择1、A2、D3、A4、A5、A6、C7、E8、A9、E 10、E 11、B 12、C 13、E 14、E 15、D 16、A17、C 18、D 19、C 20、B 21、D 22、B 23、D 24、A25、D 26、D 27、A 28、E 29、E1、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 B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E、以上都不对2、终毒物可以为: EA、原化学物(母化合物)B、代谢物C、活性氧(氮)D、内源化学物E、以上都可以3、通常影响毒物吸收最重要的理化特征是 BA、水溶性B、脂溶性C、挥发性D、LD50E、LD1004、毒物吸收率与其在吸收表面的浓度有关,主要取决于__及化学物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