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分级管控整套体系文件和记录范本

风险分级管控整套体系文件和记录范本

风险分级管控整套体系文件和记录范本1.1 作业活动清单1.2 设备设施清单1.3 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2.1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2.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3.1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3.4.1 重大风险汇总表3.4.2 重大风险清单4.3.1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流程4.3.2 控制措施评审记录5.1.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1.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2 双体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审定发布通知5.3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考核奖惩制度6.1 安全风险告知制度6.2.1 公司级风险点分布图6.2.2 车间风险公告栏6.2.3 岗位风险告知卡可编辑的Word/Excel原件可在PDF文档左侧回形针处取出。

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1板料剪切作业剪切车间剪切工序每天2板料冲裁作业冲裁车间冲裁工序每天3板料折弯作业折弯车间折弯工序每天4切割作业切割车间切割工序每天5电焊作业电焊车间电焊工序每天6组装作业组装车间组装工序每天7打磨抛光作业产品打磨车间打磨工序每天8打孔作业打孔车间打孔工序每天9咬口作业咬口风管咬口工序每天10压筋作业压筋风管压筋工序每天11检测作业检测检测室每天12转运作业转运产品区、仓库每天13检维修作业动力巡检、维保维修车间、配电间每周14配电作业供配电配电间每天15电梯使用使用电梯货梯每天设备设施清单序号所属风险点设备名称类别数量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1剪切工序剪板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2冲裁工序可倾压力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3液压板折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折弯工序4折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5剪角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6等离子切割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切割工序7型材切割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8金属圆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9电焊工序氩弧焊机通用机械类6车间10组装工序组装工具--车间11打磨工序台式砂轮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2打孔工序台式钻床通用机械类1车间13咬口工序咬口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4压筋工序五线压筋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5检测室检测工具--检测室16叉车起重运输类1仓库是转运工序17货梯起重运输类1车间是18配电间配电柜通用机械类1车间19仓库仓库-1仓库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单元风险点风险等级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区域导致的职业病或健康损伤车间打磨一般风险打磨定点作业其他粉尘、噪声台式砂轮机职业性噪声聋、尘肺剪板低风险剪板定点作业噪声剪板机职业性噪声聋切割低风险切割定点作业噪声切割机职业性噪声聋电焊一般风险电焊定点作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焊机职业性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矽肺注:依据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 发布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对所有风险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

本指导书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E的取值范围分数值(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 连续暴露常态E的取值范围分数值(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尔出现2 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 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 非常罕见的暴露更少的出现备注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表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人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50万以上公司停产行业内、省内影响6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人以上3人以下重伤30万以上装置停工地区影响40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1人以下重伤20万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5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轻伤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7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5万以上1套设备停工形象没有受损2 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 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320 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 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需定期检查,保存记录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 风险评价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制定风险判定准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3)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5)相关方的诉求等。

在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时,应该考虑人、财、物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次,并结合自身实际和方法给出等级判定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

3 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由班组和岗位进行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由车间、班组和岗位同时管控,该风险需要进行控制。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由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同时管控,该风险需要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由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同时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生产或继续工作。

4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之一,判定为重大风险:(1)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油漆、稀料库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4)具有油漆苯中毒的喷涂作业场所、天然气交换站、打磨作业场所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二级以上的风险。

对重大风险以外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重点对人为失误的控制、固有危险的控制而制定控制措施。

5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市工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验收评分细则》(**监[2018]86号)要求对本企业风险点的级别予以确定。

重大风险汇总表汇总日期:序号编号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详细位置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12重大风险清单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风险分级风险标识管控层级备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监控措施应急措施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C风险值D12识别人员:识别时间:审定人员:审定时间: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流程*******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主要风险分析控制措施评审记录2020年8月10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控制措施评审一、评审目的对公司所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找出分析人员提出的控制措施的不足之处,指导岗位人员对危险源全面的、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

二、评审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成员:三、评审时间2020年8月10日 8:50——11:40四、评审内容危险源的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序号评审对象评审内容评审意见1 设备设施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所覆盖到的设备设施潜在的风险辨识分析结果、相关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无疏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进行评审。

通过2 配电室对配电室内设备设施及绝缘手套等劳动防护的风险辨识、分析结果及相关控制措施进行评审。

通过3 生产作业活动针对整个生产工艺的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中所分析出的风险度、制定出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

通过4 检维修对维修各类作业提出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是否全面无疏漏,是否具有有效性。

通过评审结论评审小组评审意见:通过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人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所辨识分析的危险源及制定的相关控制措施,经公司评审确定结论如下:1.确定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活动及控制措施的制定;2.风险控制措施基本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3.建议职工在生产中做到以下几点:①各岗位人员需掌握自身岗位的控制措施,并按照相关的要求规范等进行操作;②按要求佩戴个体防护用品;③掌握本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以便在出现故障或事故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故损害降低至最低。

评审组长(签字):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