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捅马蜂窝》教案1 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捅马蜂窝》教案1 北京课改版

2、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蜇”、“怯”、“疙”、“瘩”、“敷”,理解词语“难以抑制”、“摇撼”,掌握多音字“扎“。

2.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小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作者小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教学难点: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由于同学们的幼稚,无意中做过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

作者小时候也有一个难忘的经历。

2、齐读课题
3、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提示回答:为什么捅?怎样捅?结果?
4、课文抓住了主要人物——“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写的,你能用几个词来说一说吗?
二、精读课文
1、过渡: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来写的,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思考: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3、全班交流
(1)“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


A、渴望的原因?你能把这种好奇的感受读出来吗?快读读。

说话练习:看到爷爷连连摇手,无奈的样子,听着奶奶充满厌恶与怨恨的话语,“我”想:
B、为了捅马蜂窝,“我”做了哪些准备?
出示:时间——在爷爷午睡的当儿。

思考:“我”捅马蜂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

(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2)“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A、“我”迟疑、胆怯是因为,但是最后好奇战胜了胆怯,看出。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捅马蜂窝的情况?(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谈谈你的体会。

(动词,写出了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

(3)过渡:捅马蜂窝是我渴望的,捅下来了应该高兴,可实际上呢?谁能用你画的的句子来说一说。

“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为什么惊呆了?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过渡:马蜂复仇的样子使我惊呆了,你画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害怕?
“以致我消肿后的几天里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三、感悟小结
1、师生合作读“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读文后的感想。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2、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见后面练习设计)
附板书:
为什么捅?强烈渴望
2、捅马蜂窝怎样捅?迟疑胆怯好奇
(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触、顶、摇撼、扔掉、跑
惊呆
结果?不敢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