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 法: E-H法:H-W rp1rp1 K m r maxr max1C sC s CsrK mK r max r sC s绪论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1)原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 , 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3.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2.采用可再生资源3.设备简单,能耗低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研究方法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 高度的专一性;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 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 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2.什么叫抑制剂?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 法、 E-H法、 H-W法和积分法)积分法:1r max t C s0X s +K m ln 1,间歇式的反应器中1-X s抑制百分数:r S r SIrSIi1rSrS竞争性抑制:i 1rSI1r max C s/r max CsC I(CS ic )rSK mIC sK mC s KI (1 C s) CIK m非竞争性抑制:C Ii K I C I反竞争性抑制:C Ii (C S , i u )K mK I (1) C Ikd 的倒数称为时间常数 td 。
t1/2 称为半衰期1 ln 2k d=tdt1 / 2第2章得率系数对底物的细胞得率系数: 消耗 1g 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称为细胞得率或称生长得率 Yx/s可忽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结构模型:考虑细胞内部结构组成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
3. 细胞反应过程主要特征: 细胞是反应过程的主体; 本质是酶反应; 细胞反应与酶催化有着 明显的不同:复杂反应,多种途径,难以描述。
kd 可称为衰变常数 YX/SmX cXt cX0m ScS0 cSt非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非结构模型:把细胞视为单组分,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则环境变化对细胞组成的影响临界溶氧浓度 c OL,c:能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 . 它表示氧的 比消耗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溶解浓度 .氧的比消耗速率 (细胞的呼吸强度 )q O 2 rO21O2C X Y X /O耗氧速率 (OUR )OUR r O 2q O 2c X1c XYX /O 2第3章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有: 空间效应 (包括构象效应和位阻效应) 、 分配效应 (包 括亲水效应、疏水效应和静电效应)和 扩散效应 (包括外扩散效应和内扩散效应) 。
构象效应: 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酶和载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酶的活性部位发生 某种扭曲变形,改变了酶活性部位的三维结构,减弱了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
分配效应(微环境效应):当固定化酶处在反应体系的主体溶液中时,反应体系成为固液非均相体系。
由于固定化酶的亲水性、 疏水性及静电作用等引起固定化酶载体内部底物或产 物浓度与溶液主体浓度不同。
呼吸商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量为物质的量)之比。
1 dc X绝对速率和比速率 rdcX ,rdcsr Xdt,r sdt绝对速率 : 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某一组分的变化量。
比速率 : 指以单位浓度细胞(或单位质量)为基准而表示的各个组分的速率。
Gaden 根据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将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那三种类型?并简述之。
(1)相关模型 (2)部分相关模型 (3)非相关模型限制性底物: 某种底物浓度的增加会影响生长速率 , 而其它营养组分浓度的变化对生长速率 没有影响作用,这种底物称限制性底物。
无抑制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减速期 ,指数期 )monod方程:c X dt,q scXdt1R rSdn S dttrc scs0dc有外扩散影响时的实际 反应速率 R si E 无外扩散影响时的反应 速率r s 0影响内扩散有效因子的主要因素有: 颗粒粒度,颗粒活性,孔隙率、孔径以及反应温度颗粒内的实际有效反应速率 = R S 颗粒内部与外表面浓度相同时的反应速率 =R si丹克莱尔数( Da )、梯勒模数( φ)、Biot 数:表面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内扩散速率表观梯勒模数:(VP )2 RSS P D e c Si第4章操作模型得到的主要结果1. 什么叫 BSTR ,CSTR ,CPFR ,请根据物料衡算写出其操作模型方程,即反应时 间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方程。
BSTR:间歇操作反应器(分批操作的搅拌槽式反应器)(Damkohler ) D ar max 最大反应速率 k L ac so 最大传质速率(3.6)rmax3 K m D e1)2对零级反应动力学 c s =c s0+6k D 0e (r 2 R 2)trt b t rt V R F(t r t b )k 1 V pD eCsdC sCSTR :连续操作的搅拌槽式反应器CPFR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dcsl对dV R 作底物衡算 , dV R slFc sl r S dV RF (c sl dc sl )R R dt slS R sl slCSdC S P = C SC Sfr SFBC :恒速流加与指数流加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恒速流加 :以恒定的速率流加限制性底物的一种最简单的流加操作方式。
指数流加 :使加料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 ,以使限制性底物浓度维持不变 , 故称为指数流加。
指 数流加可使生长比速率恒定。
变速流加 : 以反馈流加为主。
理想流动的反应器的模型方程全混流反应器:CS 0C SCS 0X Smr Sr S平推流反应器 :XSdX SCSdC SP=C S 0 0S= CSS0 0r SCSr S定义稀释率 ( 空速) DF对单级 CSTR ,稳态条件下,应存在dC Xdt可得这是单级 CSTR 进行细胞反应的的主要操作特性对于符合 Monod 模型的简单细胞反应,若以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细胞产量 ( 细胞 产率 )PX 为优化目标函数, P X r XC X DC XS rsF inC S0F outC Sr sd(VRcS) VR CS0XdtmCS 0 CSY X/S C Xdd C t S(表示了恒化器 的主要操作特性 )K S D) max D当 PX 为最大时,相应的稀释率称为最佳稀释率 DOPt得 P XDY X/ S (C S精品文档N1maxN精品文档反应器中细胞浓度为当稀释度达到极限值 DC时,CSTR出口物料中细胞浓度为 0,此时反应器处于“洗出”操作状态( CS=CS0 )。
因此操作要控制 D 小于 DC2c第5章1. 溶氧法的优点是只需测定溶氧浓度C L 随时间变化曲线,非常方便地求出k L a.2.简述影响(体积传质系数)k L a 的因素:物系的性质(粘度,扩散系数,表面张力);操作条件(温度,压力,通气量,搅拌转数);反应器的结构(反应器的结构型式,搅拌器结构,搅拌方式)。
3.写出三种测定体积传质系数的原理,并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亚硫酸氧化法,动态法,物料平衡法c* OL 与气相分压平衡的液相氧浓度, mol/L c OL -培养液中的溶氧浓度,mol/L动态法测体积传质系数dcOL *k L a(c OL c OL )-q O 2 c Xdt2即 c OL-1 ( dc OL q O 2 c X ) c *OL精品文档OLk L a dt O 2 X OLC X ,Opt稀释度的极限值:当 CS=CS0时D CK S C S0 在一带循环的 CSTR中进行下述细胞培养过程OTR:氧的传液速率 (OTR) (Oxygen Transfer Rate)OTR k L a(c OL c OL)dcOL dt OTR OUR k L a( c*OL c OL ) q O2c X在稳态下OUR =OTR ,即dc OL=0, dt Y X / S C S0 K Smax C S0精品文档某时刻停止通气 :-q O2c X 积分得 c OL c OL q O2c X (t t)dt 2 2q O2c X可求OUR:氧气的消耗速率,OUR=Qo2C。
x。
qo2 为氧气的比消耗速率,cx 为细胞浓度临界溶氧浓度:第6章1、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并简述其概念和特点。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定义:在同时进入系统的N个流体离子中,其中停留时间介于t 和t+d t 之间的流体粒子所占有的分率d N/ N定义为E(t)d t, 则E(t)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定义:流过系统的物料粒子中停留时间小于t(介于0到t )的物料粒子所占的分数2、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是什么?它又可以分为几种方法?并简述之。
方法:示踪应答法(脉冲法,阶跃法和周期输入法)脉冲法:在设备内流体流动达到稳定后,在一极短的时间内,在系统入口处向流进系统的流体加入一定量的示踪剂,同时在出口处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阶跃法:将系统中做稳态流动的流体切换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升阶法),或相反(降阶法)。
3、宏观流体与微观流体宏观流体:微团尺度上完全不混微观流体:物料系统反应过程和微团尺度上完全混合4、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有那两个?并简述其特点。
统计特征值:数学期望和方差5.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有那些?如何求得模型参数?槽列模型(多级CSTR串联模型);轴向扩散模型;组合模型6.多级串联模型参数 N对于实际反应器,求取N 的方法如下。
1)实验测定实际反应器的F(t)~t 或E(t)~t ;2)计算:3)计算计算:tE(t)E(t) 22t 2E(t) 22t22t0tt m20E(t)求出 N 后,即可按 N 级串联全混流模型对实际反应器进行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