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是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
(√)2、从业人员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和服从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3、从业人员处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最有可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
(√)4、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6、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7、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8、对新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厂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及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9、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10、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季报、年报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1、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12、违章指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指挥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
(√)13、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相关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14、发生火灾时,进行扑救的时候应掌握先消灭、后控制的灭火原则。
(×)15、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
(√)16、防静电工作服能及时消除本身静电积聚,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由静电引起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这样的危害。
(×)17、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可以不再管控。
(×)18、特殊作业的作业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如确需离开,应有专人替代(√)19、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地面2 m及2 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0、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生产单位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
(√)21、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从业人员支付。
(×)22、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为其提供安全技术服务。
(√)23、生产经营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因工负伤的,其工伤医疗期的待遇及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由聘用单位支付。
(√)24、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在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环境设计采取有关的消防、安全措施。
(√)25、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6、从业人员的紧急撤离权,是指其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享有的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2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29、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该协议无效。
(√)30、生产经营单位在人数少于300人时,可以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1、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不必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32、生产经营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因工负伤的,其工伤医疗期的待遇及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由聘用单位支付。
(√)33、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4、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应该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35、原则上以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
(√)36、安全警示标志,一般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危险因素的注意,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7、“三违”作业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38、企业在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时,应单独建立一套文本,以区别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文件。
(×)39、对于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40、同一作业涉及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应办理风险最高的作业的审批手续。
(×)41、市级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
(×)4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就是职业卫生档案。
(×)43、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44、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45、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46、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职业病危害因素。
( × )47、个体劳动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能够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48、企业只需要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不需要再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 )49、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50、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 √ )51、E型-7号-黄色防毒过滤原件,表示防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汽。
(√)52、我国《职业病分类与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
( √ )53、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54、护耳器的防护水平与佩戴时间没有关系。
(×)55、苯是可以导致白血病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6、噪声聋是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每周工作5天,噪声接触限值为85dB(A)。
(√)57、存在一般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设置红色警示线。
(×)58、用人单位在收到定期检测报告后2个月之内,应当将定期检测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9.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60、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6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62、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
(√)63、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64、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65、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综合性文件。
(√)66、应急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67、生产的产品过剩无处存放时,可临时放置消防车通道边上。
(×)68、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判断并准确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决定预案启动。
(√)69、爆炸品着火时可以用沙土盖压。
(×)70、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71、闭怀试验闪点大约61℃的属于易燃液体。
(×)72、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73、醇类、酮类火灾可用普通蛋白泡沫。
(×)74、对有毒和腐蚀性固体,可用直流水扑救,做好消防水收集处理。
(×)75、自燃物品泄漏可用干土、干砂或其他不燃性材料覆盖。
(√)76、常见的风险防控措施有:工艺防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技术防控措施、管理防控措施、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77、应急准备的目的是通过充分的准备,满足事故征兆、事故发生状态下各种应急救援活动顺利进行的需求,从而实现预期的应急救援目标。
(√)78、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79、完成风险分析不只是辨识出工厂中的危险,还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常称为频率分析,因为概率常表示为事故发生的频率。
现在有许多频率分析办法。
一方面,有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定性评定(例如,很可能、可能、不可能和极不可能)。
另一方面,有对某一事件概率的定量描述。
(√)80、预防又称缓解、减少,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为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几率或者为了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所做的各种处置性工作。
(×)81、工伤人员在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可再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82、呼吸防护用品只能用于防御尘、毒等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
(×)83、火灾发生时应该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84、为保证受限空间内人员呼吸需要,必须采取强制通风。
(×)85、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对非重、特大伤亡事故,地方政府可责令新闻媒体不予报道。
( × )86、违章指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指挥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
( √ )87、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8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89、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9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9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2、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就由受委托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
(×)93、禁止在脚手架和脚手板上超重聚集人员或放置超过计算荷重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