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药物血浆浓度及半衰期测定
(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
以磺胺嘧啶钠为例学习测定药物半衰期(t1/2)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半衰期:药物半衰期为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可得在 t 时的药物浓度Ct 不初始药物浓度C0 的关系,当Ct =1/2C0时,t对应t1/2。
t1/2 = 0.693/ke。
反应的原理:磺胺类药物为对氨基苯酰胺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产生重氮盐。
在碱性溶液中,重氮盐可与酚类化合物(麝香草酚)起偶氮反应,形成橙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采用分光光度测量法,在525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
三、实验材料
器材: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计算器、兔固定箱、烧杯(50ml)、试管(10ml)、试管架、注射器、吸管、纱布、玻棒
药品与试剂:20%磺胺嘧啶钠、肝素-生理盐水、7.5%三氯醋酸溶液、0.5%麝香草酚、20%氢氧化钠、0.5%亚硝酸钠、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兔子称重,用20%乌拉坦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量为5ml/kg,并固定。
2.颈动脉插管:切口在甲状软骨-胸骨上缘
3.给药及取血
给药方法:耳缘静脉注射
药物:3%磺胺嘧啶钠
剂量:4ml/kg
给药后颈动脉取血时间: 5min、10min、20min、40min
4.血样处理及显色反应
动脉取血约1ml,离心取上清液,准确移液100ul至7.5%三氯醋酸2ml,混匀并1500转/分离心5分钟,准确移上清液1.5ml,加0.5%亚硝酸钠0.5ml,摇匀,加0.5%麝香草酚1ml,可见橙红色偶氮反应。
5.比色
将待测样品放入722型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比色
6.计算半衰期
计算药物半衰期
五、实验数据
时间吸光度磺胺药浓度对数浓度
5 0.131 49.9667 1.698680668
10 0.087 24.2839 1.385318436
20 0.092 27.2024 1.434607222
40 0.062 9.6914 0.986386519
斜率k=-0.023934389 K=0.0551209 半衰期t1/2=12.5723637
六、实验讨论
1、由于操作失误,本次实验数据参考其他组的结果。
2、成功麻醉兔子并分离出一侧颈动脉后,远心端结扎,远心端留活结,由于血管开口过大,动脉失去血管形态,非常不好插管,插管成功后,近心端线在移动过程中划伤血管,只得在受伤处进行结扎之后继续向下分离血管进行第二次插管;但是第二次插管时,没有及时结扎血管与插管,插管深度不够,导致压力很大的动脉血将插管冲出并再一次划伤血管。
由于只能结扎一侧颈动脉,动物中转室里也没有其他兔子所以只能宣布实验失败,用其他组数据做完药物半衰期的计算。
3、用回归直线方程求出截距即可绘制函数图像。
由于半对数坐标图上斜率与Ke 的关系是303.2Ke k -=,所以可以计算出Ke ,最后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和公式的化简可以得出e 2/1K 693.0t =为12.57min ,接近正常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