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
由于地质历史活动变化,导致生殖隔离,金丝猴逐
渐进化成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等不同的亚种。
其中,滇金丝猴数量稀少,
单个种群一般仅有几十只,尤为珍贵。
滇金丝猴分布于横断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森林地带,主要以针叶树的嫩芽、花苞及其树干上的地衣为食。
雌猴2年才生一胎。
近几
十年来,商业性伐木、打猎、交通建设等经济活动使针叶林大幅度减少,碎片化严重,阻隔了种群间基因交流,使得滇金丝猴数量骤减,已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
(1)据图9指出滇金丝猴的分布特点。
(4分)
(2)说明金丝猴进化成不同亚种的原因。
(8分)
(3)分析滇金丝猴数量稀少,种群规模小的自然原因。
(8分)
(4)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林区巡视保护的强化,滇金丝猴的数量有所上升,但是专家对滇金丝猴的命运仍不乐观。
请说明保护滇金丝猴的根本性途径。
(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
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
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
【答案】(1)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川南北狭长区域,的高山针叶林带(2)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金丝猴进化过程中地壳运动(或板块挤压)形成众多高山峡谷;由于
降水多,谷底发育多条大江大河,阻隔了金丝猴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不同地区的种
群独自进化形成不同的金丝猴亚种(3)滇金丝猴分布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环境恶劣;高山针叶林带物种单一,植物生长缓慢,食物较短缺;碎片化的针叶林使不同种群
之间交流少,种群内部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繁殖周期长,繁殖率较低(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林区居民收人,减轻当地对林业经济的过度依赖
【解析】(1)结合材料,滇金丝猴分布于横断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森林地带,图中是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川南北狭长区域的高山针叶林带。
(2)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属于横断山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众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
该地多地形雨,降水量大,谷底发育多条大江大河,造成生殖隔离,阻隔了金丝猴不
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不同地区的种群独自进化形成不同的金丝猴亚种。
(3)滇金丝猴分布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高山针叶林带物种单一,植物生
长缓慢,食物较短缺,环境承载量小。
碎片化的针叶林面积小,导致种群规模小,不同种
群之间交流少,种群内部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
金丝猴的繁殖周期长,两年才一胎,繁
殖率较低。
(4)保护滇金丝猴的根本性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旅游业,提高林区居民收人,
减轻当地对林业经济的过度依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虽然高中地理有所涉及,但涉及知识点不深,过于简单,所以做好该题,只能依据材料,故能够读懂材料是本题目的关键。
文字材料有三段:
一、“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
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告诉我们山地苔原
带垂直地带性的单峰变化规律“少-多-少”,而且形成的条件不相同。
二、“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告诉我们
某山峰的苔原带因为干扰,没有形成“少-多-少”的变化规律,据图6,我们发现是某山峰的苔原带阳坡没有呈现这个规律,那有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是苔原带下部变多了还是苔原
带中部变少了呢?材料中还是有体现的“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与变化规
律中的“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相
呼应,这就意味着是苔原带下部由于干扰优势植物数量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多,从而出
现异常;
三、“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这告诉我们影响植物多
样性的不是降水量和坡度,而是温度。
(1)据图6和以上分析,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就很容易得到。
(2)据以上分析是苔原带的下部受到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多,中部和下部并未受到影响,那么在“少-多-少”中的“多”据图6,阴坡高于阳坡。
(3)据以上分析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不是降水量和坡度,而是温度。
阳坡获得太阳光照比阴坡多,故温度高,增发强。
(4)据以上分析,苔原带上部自然条件差异减少,趋于一致,加上海拔越高,山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差异不明显。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