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摘要:文章指出通过对歌曲进行分析,主要对歌词、歌曲背景的分析、对歌曲情感的分析、对歌曲语调的分析、对歌曲旋律线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高潮的分析,能够使演唱者对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曲分析;情感情绪;语调;旋律线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给予了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而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是表演艺术。
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
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演唱者的精彩表演。
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死的音符和字,演唱者使其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同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
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度创作”。
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好,必须在所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深刻的工夫。
下面谈谈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一、精确读谱、深入理解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
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
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声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
”“因此表演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响中确切地表达出来。
”歌唱者进行再创作所依据的材料就是作曲家写在谱纸上的音乐符号和表情符号。
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歌唱的首要任务。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同时,应将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字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
在多次朗读中深入细致地领略和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气氛和诗般的情景和意境,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音乐是歌曲的灵魂,在熟读乐谱的过程中,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
作曲家写作的歌谱看来是无声的、静止的,但是在歌谱之中却记录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复杂的艺术技巧。
歌唱者就要在歌词语言造型和音乐旋律起伏中,发掘出这些丰富的感情因素,掌握歌曲的风格基调,引发我们心中的想象,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激起内心的歌唱热情,使自己的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地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
二、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演唱者在唱一首歌之前必须做一些深入细致的案头准备工作。
首先要学会读谱,把作品的节奏、速度以及所有的标记符号看清楚,再从歌词提供的文学形象入手分析其思想内容,同时要详细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便得出其中蕴涵的更深层次的寓意。
以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为例,这首歌难度很大,虽然被很多演唱者唱过,却很少有人能唱好。
此曲的歌词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写,从内容上看,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爱情诗,描写的是一对情人虽相隔万里长江,但仍旧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故事,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发现对此诗赋予了新的含义。
曲作者青主留学回国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革命失败后,她看到大批革命战友遭到杀害,而自己当时也被迫隐姓埋名过着“亡命乐坛”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作者是假借这首古代爱情诗词来写自己对战争岁月和牺牲战友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美好明天的深情向往。
张权教授曾经说过:“演唱前,要了解作品,把每首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首作品时是何等心情等编成一个故事,唱时要有形象与画面。
这样唱每一首歌曲都变的有生命力,否则就会唱死歌。
”三、歌唱的关键在于情真意深要把歌唱好,关键还要以情带声,情真本身就有美感,才能使听众受到感染。
再好的声音,缺少了真实的情感,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种误区值得注意。
一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不作研究,根本不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将歌唱的像背书或报流水帐一样平淡无味。
试想演唱者本身都没有被歌曲感动,他又怎能唱得感动别人呢?另一种是虚饰、浮夸、做作的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太过分。
有些人是因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或是创作动机不纯,他们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而过多地只想表现自己。
这样演唱无疑会歪曲原作品,经不起艺术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的考验。
第三种是演唱者的脸部表情或语气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情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的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至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每首歌曲,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词曲表现的,而这些情感必须由声乐演唱者把它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每个演唱者极尽地熟悉歌曲内容,包括歌词与曲之间的内在感情联系。
当你完全进入歌曲的角色之后,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歌曲中所描写的世界。
你完全融入到了歌曲所给你的特定氛围。
你潜在的情感因为动情而爆发。
这就是“情”带了“声”,“声”中有了“情”。
演唱的情境与情绪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
欲使观众得到情感美的享受,首先要搞清楚歌曲的准确情境和情绪,从而沿着情境和情绪的指引而发生和发展歌词思想感情。
因此说,歌曲的情境是情绪和情感表现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情境就不可能更好地表现情绪和情感。
所以在歌唱表演中,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唤起内部视觉意象,这种意象是在歌曲规定的情景中所创作出来的。
要唱好歌,就必须把自己融进歌曲的情境中去。
要唱的歌词,即词作家的话,就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话,歌曲的情境也就变成演唱者自己说话的情境。
例如《黄河颂》(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歌曲开头“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雄壮场面。
演唱者也要置身于黄河岸边,望着汹涌的黄河有感而发。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境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
不同歌曲的情境,包含着不同的人物、时间、地点、景物等视象。
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首先在自己的内心视觉的银幕上创造出并看到自己的一切想象虚构及一切规定情境。
内心视象会创造情绪,情绪又会激起相应的情感。
四、歌曲的语调和句法著名的法国音乐家卢梭指出:“旋律是模仿人声的变化,表现出怨诉,表现出痛苦或喜悦的呼声,表现出威吓和叹息;一切情感的发声表现都属于旋律表现的范围……”歌唱表演不能脱离说话、朗诵的语调和句法。
语调和句法是语言的一门艺术。
歌唱表演离不开语言的艺术。
有的人认为说话、朗诵与歌唱截然不同的,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在说话和朗诵时,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共鸣,力度、语调和呼吸都是无意识动作,因此也比较自然松弛。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指出:“我们知道,单单是音调美丽洪大,不能补偿其他缺点,每每是声音不十分洪大的声乐家,或者声音不十分美丽的声乐家,由于语法的掌握高超,情绪处理深刻,能给人以极佳的印象。
”(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
由此证明语调与句法技巧是演唱表演的重要因素。
1.句法是语义,音乐情感的表现形式。
有的同学不讲究句法,把所有的乐句都唱成上扬音,也有的同学把所有的乐句都唱成下降音。
不分问号、逗号、句号等,更有甚者一句话换两三口气,把一个完整的乐句唱的支离破碎。
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不懂音乐结构及音乐的连贯性;二是呼吸方法错误。
我们讨论句法,就要先从语调开始,因为语调是情感的表达者,如果没有语调,语义就没有“灵魂”。
和语调相联系的是标点。
每一种标点都要求它们相应的能说明它的特点和语调。
句号:表示完整的一句话,一个完整的意思。
中间不要间断要一气呵成。
逗号:逗号不是结束句,因此语调应往上送,预示句子没有结束,正待继续,它迫使听众等待下去,这种等待不但不会减弱注意力,反而会使情绪紧张起来。
问号:问号的典型特点是迅速的,急剧的、尖锐的、或大或小的声音上扬。
询问越急切语调升的越高。
反之声音的音调越低。
感叹号:它与问号在音调声线运动犹同,运用这种语调时,声音提的越高,它在上升后落得越低,感叹就显得越强。
2.语调和句法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重音。
有的歌曲的旋律中标有重音记号,但绝大部分没有标记,却不一定都是平铺直叙。
每个词中有重音,每个句子都有重音,就像每首歌都有高潮一样。
重音是语言生命的体现者,是歌词语言精确的因素,在歌词和音乐中形象地描绘出情感和思想。
重音不能随便乱用,运用不当会歪曲歌词的意思。
如“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句词可以表现出的自豪感,也可以表现出无所谓的情绪。
关键在于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重音。
如“我”、“希”两个字的重音运用,突出了语言音调,表达出自豪的情感。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3.句法处理有两重性,一个是注意连贯性,另一个是不能忽略顿歇性。
所谓连贯,就是句子或乐句不该断的地方不要间断。
所谓顿歇,也就是休止。
顿歇意在情理之中,音乐之中,要有充分的内心依据。
顿歇用的恰倒好处,会增添演唱的个性,丰富演唱的情感,增强歌曲的形象活力。
例《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水面落花……”由于花字顿歇,给人带来活生生的“水花”视觉形象。
又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结束句“为它幸福”完后,大换气顿歇,再唱“为它争光”,这样可有充分的力量去表现歌曲的情感高潮。
可见我们通过音调的情绪表现能表达语言准确、深刻的含义。
因此,演唱者要准确地理解、认识、使用语调和句法。
五、歌曲的旋律线特征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时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的旋律线。
歌曲中的旋律线,一般可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它们通常是结合的出现在歌曲中。
1.上行:上行旋律线经常表现逐步高涨、激动的情绪,演唱时,常要求用渐强的声音来表现。
当然,有时也有旋律线上行而作弱或渐弱处理的,但较少见。
2.下行:下行旋律线一般表现渐渐缓和、松弛的情绪,较肯定的语气等。
常用渐弱、渐稳定平静的声音演唱。
有很多歌曲是由上、下行旋律线结合而成的似起伏的“波浪”,歌声随着上行渐强,下行渐弱而唱出那富有流动、弹性的感觉。
3.平行:在歌曲中,由同音反复形成的旋律线,有时出现在起伏的旋律之前,唱时可作轻微渐强,以带出后面较大的渐强。
旋律线不外乎上行、下行、平行及它们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对它们的分类一般指的是歌曲中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