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8, 8(6), 593-601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18.86077Examining the Core Elements andShaping Strategies of BusinessManagers’ Thinking SystemQi Xu, Wenhao Lu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Received: Nov. 12th, 2018; accepted: Nov. 23rd, 2018; published: Nov. 30th, 2018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business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We first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in enhanc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ca-reer. Based on the extant studies and several practical cas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five core ele-ments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namely systematic, open, collaborative, dialect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tyles. Moreover,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mangers’ thinking system, this study suggested five potential shaping strategi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KeywordsManager, Thinking System, Learning, Shaping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徐奇,罗文豪*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30日摘要本文围绕管理者的思维风格展开探讨。

在明确了管理者思维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之后,*通讯作者。

徐奇,罗文豪基于已有研究和实践案例,本文识别出管理者思维的五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系统思维、开放思维、协作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形成这些思维风格,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五种有助于塑造管理者思维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管理者,思维风格,学习,塑造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在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环境愈加动荡和不确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壮大,越来越需要依赖于管理者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也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态势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随着管理教育和理念的普及,不少企业在选拔和培养管理者之时愈加重视对于管理者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考察,企业自身也通过学习借鉴或者借助外部智囊开始引入和实践一些新兴的管理工具(诸如战略地图、学习型组织、平衡积分卡等等)。

然而,这些举措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有些情形下甚至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波折和困扰。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审慎地反思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角色和作用。

本文以管理者的思维风格作为讨论的切入点,试图在认识和理解思维风格对于企业和管理者重要性的基础之上,识别管理者思维系统中的五个核心要素,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阐释。

最后,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塑造和培养管理者思维风格的可能路径。

2. 管理者与管理者思维识别和界定谁是管理者,是我们讨论管理者思维的一个前提问题,也是管理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常常倾向于将管理者理解为“管理人的人”,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有员工或下属成为他们的被管理者。

然而,这种理解会让我们在观察和理解企业时陷入“管理者-被管理者”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不利于系统地考察企业发展。

事实上,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旨在通过对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动(而不是占有和控制)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德鲁克也认为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管理他人、管理企业组织和管理自我[1]。

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有可能也应当被赋予管理者的角色。

高层管理者更多地要去思考管理企业组织的问题,中层管理者更多地思考管理他人的问题,而组织所有成员都应当将管理自我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去。

当代企业中知识性员工的比例逐渐增加,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依靠企业中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

为企业成员赋予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2]。

思维,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主体性、动态性、可塑性、系统性和模式化等基本特征。

笔者将管理者思维界定为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所具备、形成、运用并且不断强化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思维特征,反映出管理者看待客观事物的模式化特征,是指导管理者开展管理活动的基本认知力量。

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性可以从学习型组织的首倡者彼得·圣吉所著《第五项修炼》中窥见一斑。

圣吉借用了心智模式的概念,强调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进程中,应将组织成员徐奇,罗文豪心智模式的自我超越作为五项修炼之一[3]。

3. 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性第一,管理者思维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资源(物质、资金、人力、信息等)上的占有。

企业管理者在思维水平上落后竞争对手一步,便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到十分被动的境地中而不能自拔。

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的行为和管理活动往往是我们易于观察和发现的,而其背后隐藏的思维模式则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然而,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才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活动。

如果持有不同的管理思维,即使表现出同样的管理行为,也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手机通讯行业里,诺基亚从最初的木材工厂,发展到长年占据行业领导地位,其发展动力在于不断的产品创新;然而,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诺基亚的市场地位已经为后来居上、同样以创新著称的苹果公司所替代。

为何昔日老大风光不再?仅仅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两家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的差异,是难以回答这一问题的。

事实上,诺基亚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并不比苹果公司少,甚至于苹果手机中一些核心的技术最初源于诺基亚公司的研究成果。

对诺基亚来说,为何他们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却仍然在市场竞争中并未取得优势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家企业对于用户需求的判断存在差异。

诺基亚在推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关注点是不断地识别和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表现出一种渐进式、应对式的思维。

而苹果公司的策略则是创造出客户本来并不存在或者不显著的需求,同时通过自身的产品来满足相应需求,是一种突破式、创造式的思维。

两家企业在管理思维和对用户需求判断上的差别,使得两家企业类似的产品创新活动带来了不同的绩效结果,从而也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和整个行业的格局。

第二,管理者思维是管理者自身职业成功的加速力。

影响员工和管理者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很多,譬如性格、能力、智商、机会、平台、关系等等。

在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中,管理者思维水平上的差异是区分成功管理者与失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度量。

成功的管理者注重整体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注重发展他人而不是事必躬亲,具备战略视野而不是关注眼前利益[4]。

这里不妨以人力资源管理者举例加以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承担的是企业组织中一些相对比较专业化的职能,简单归结起来就是“选育用留”。

遗憾的是,不少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远远没有起到应该发挥的作用。

事实上,如何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显然,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从人力资源部单一部门的思维出发是难以成功的。

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能站在组织战略规划和追求长期发展的高度上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从而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获得自身的职业成功。

第三,管理者思维是现代管理教育的生命力。

虽然不同层次的管理教育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共性的目的,即传递和塑造受教育者的管理者思维,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成为潜在的管理者。

管理实践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可以通过有关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工具等的学习获取,而管理的艺术性则更多地涉及到对于学员管理者思维的培养和塑造。

管理教育和培训或从管理理论入手,或从管理实践入手,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理论知识或者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应当是期望学员能够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修炼一种有效的管理者思维方式。

管理教育需要帮助学员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到思维的两次飞跃。

对于管理者来说,固然不能够缺少知识、缺少技能,但思维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它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真正产生积极性作用[5]。

4. 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管理者思维包含哪些内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多,并且不同的研究者做出的归纳和认识也徐奇,罗文豪见仁见智,缺乏系统性的整合。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对于管理实践的考察,笔者在这里凝练出管理者思维中五个核心的基本要素,分别是系统思维(Systematic)、开放思维(Open)、协作思维(Collaborative)、辩证思维(Dialectic)和创新思维(Innovative)。

4.1. 系统思维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要素本身出发,还要同时考虑要素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并在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决策[6]。

落实到管理情境中,系统思维要求管理者不能从局部的要素、局部的部门出发,而是要抱有整体视角,权衡某一行动发生对于系统的整体性影响。

缺乏系统思维的管理者,常常会陷入到简单的线性思维之中,即A 影响B ,只能够看到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一对因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