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同居行为”的调查报告总结调查人员:赵刚20101060156 段楠20101180075 王梅20101060095 李秀红 20101560031 孙浚铭 20111010059代玉 20111020131 刘勇 20101120090 罗浩 20111010074 李昕 20091170072 冉茂玥 20111020177目录前言................................................................................................................................. 3 问卷题目统计结果 (4)?参与人员统计........................................................................................................ 4 ?针对性题目统计..................................................................................................... 5 对问统计结果的分析........................................................................................................8 总结分析..........................................................................................................................9 应对办法.........................................................................................................................10 附录(调查问卷).. (11)前言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人性魅力的载体,它可以指性别、性欲、性功能、性器官、性行为、性幻想,也可以理解为与我们梦想、渴望、恐惧、挫折相关联的潜意识。
而性行为是受性需求动机的驱使,围绕性欲,性吸引而表现出的能达到性满足获得性快感的行为。
性交是主要的性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步入大学生涯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也已经日渐成熟。
从对性的好奇到对性的要求,性的观念也具有了显著的特点。
当代社会,在性观念已经被理解为很开放的这一代,好婚前性行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大学生范围内,婚前性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现在和将来。
在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这一社会现象上,大学生男女间各执已见。
婚前性行为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就是两个人快结婚了,这个时候该不该发生性行为,这类情况我们称之为婚前性行为;广义的就是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期间,根本谈不上结婚,或者只是一对异性朋友,两个人同居了,这些都可以算是婚前性行为。
对于婚前性行为,不能简单评论正确错误,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婚前行为有哪些可取之处,有什么弊端。
为此,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调查问卷,以获取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便更加真实可靠理性的去看待这个敏感的话题。
对此感谢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及各位调查人员。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问卷题目统计结果?参与人员统计根据调查结果,此次参与调查问卷统计的人员比例如下:参与调查人员共计66人,其中?针对性题目统计您是否有过恋爱经历()(1)有(2)无您对大学同居的现象持怎样的态度()(1)完全支持(2)比较支持(3)支持(4)较多不支持(5)完全不支持您是否在意您未来的男(女)朋友曾经发生过性行为()(1)非常在意(2)比较在意(3)在意(4)较多不在意(5)完全不在意选项非常在意比较在意在意较多不在意完全不在意人数 8 12 30 13 3您认为同居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影响()(1)非常有影响(2)很有影响(3)有影响(4)有一点影响(5)完全没选项非常有影很有影响响10 18有影响有一点影完全没有响影响6 0人数256如果是您,你会选择同居吗()(1)会(2)不会选项人数会 10 不会 44您认为恋爱多久可以发生性行为()(1)随时都可以(2)需要加强了解,确定互相的感觉(3)热恋中(4)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5)直到结婚前都不可以选项随时都可以需要加强了热恋中到了谈婚论直到结婚前解,确定互嫁的时候都不可以相的感觉人数 8 17 9 13 197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此次参与调查人员总体来说,分布比较平均,男女比例适中,各年级学生也有,其中有恋爱经历的人数占大部分。
在我们设置的 20 个题目中,我们尽可能的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去调查大学生对“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同居行为”的看法,通过对题目选项人数的统计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对大学同居的现象持怎样的态度,大部分人还是持有比较保守的态度,虽然当今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但面对这样一个有点尴尬,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部分人还是比较保守,但是如果自己真的遇到了,大家还能像自己选项一样保守吗?(2)同居是否会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影响,大部分人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同居会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影响,只是每个人心中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同居是一种男女双方达成的生活默契。
同居中最直接的关键词就是“性”,同居者不可能没有性生活。
性生活的质量高低以及同居双方在同居过程中对对方生活习惯的各种看法和意见都会成为双方未来是否能够走入婚姻殿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而且,同居带来的种种心理遗留,会导致一些潜在问题。
如果双方之后没有成为一对,各自成家,双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用过去的同居生活经验和后来的另一半作比较,有时候,性生活的不和谐会让一部分人在心理上出现些想法,成为婚姻中的障碍。
(3)是否在意您未来的男(女)朋友曾经发生过性行为,传统还是传统,中国人所谓的“处女情节”依旧存在,特别是在男生当中,渴望性行为,却又希望自己未来的女朋友留住自己的“第一次”,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大,很讽刺的想法?男生与女生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区别是,男生大多数是出于好奇,对女性身体,青春期强烈的生理心理冲动,而女生绝大多数则是处在犹豫,半推半就的状态。
(4)会选择同居吗,面对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 no,也许是我们调查的范围有所局限,当今社会上,未婚同居的人不在少数,对于这个问题,在校大学生还是能比较理智的看待。
(5)认为恋爱多久可以发生性行为,对于这个题目的统计结果,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基本上每个选项的比例人数都差不多,更让人震惊的是选择“随时都可以”的人数占到了 8.12%,这是一个可怕的选项,没有爱情,哪来的性。
这不是与前面统计的一种冲突,矛盾吗?此次调查,由于人员,地区的局限,并没有得出比较真实的数据,而且,尽管是匿名调查,许多人还是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但还是衷心的感谢参与调查问卷的每一位同学。
8总结分析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都存在都对“婚前性行为/同居行为”的不同看法,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支持的理由:一是感情基础。
只要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到一定得程度,产生婚前性行为是很正常的,性行为就是感情升华的结果,人是感情动物,情之所致,不可阻挡。
当然要采取一些避孕措施。
二是人之本性。
大学生时期,正是性发展到相当成熟期,欲望的产生是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这是人之本性,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去克制人的本性,应该顺应人的人性。
三是人生自由。
对于性成熟的人是否同异性发生性行为,同其他人没任何关系,也没权干涉,这是他们的自由。
当今社会,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人类自身的解放程度已经很高,多应该以一种自然的心态去看待。
四是身心健康。
婚前性行为在一定的角度上是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特别是心理方面,如果一个成年个体过分压抑自己的行欲望,或者说行需要的不到长期满足,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会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
反对的理由:一是影响幸福。
众所周知,“性”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古便是讳莫如深,古时女性将守住贞节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义务,甚至是荣耀,那是封建道德观对于女性意识的一种束缚。
婚前性行为,一般来说回影响到未来婚姻家庭幸福。
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如果两人不能够走向结婚的殿堂,那么自己的终生幸福有可能将毁于一旦。
会使新的婚姻蒙上一层阴影。
二是承担责任。
婚前性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自己和对方都不负责任。
性行为是一个很神圣的关系,不能自甘堕落,不能随意而为之,人是高级动物。
婚前性行为不仅仅是自己,还关系到父母的态度,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对周围的影响等。
三是违反道德。
“性”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古便是讳莫如深,古时女性将守住贞节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义务,甚至是荣耀,那是封建道德观对于女性意识的一种束缚。
而婚前性行为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更多的临时性行为,会传播各种性病,危害人的身形健康,特别是艾滋病。
从上所述得知,当代人们对婚前性行为有这多元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理解。
我们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婚前性行为,要使当代大学生有着对爱情的纯洁美丽的向往。
9应对方法与措施大学生同居问题是关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大问题。
家庭、社会和学校要联手加大教育力度。
1、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其明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辱,唤醒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即在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向,从而指导行动。
2、加强“两性观”教育和对女大学生进行“处女观”教育。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主任沈模卫教授认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的过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异性会有比较大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偏差。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两性观”教育,让学生了解如何和异性相处,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止各种错误发生。
还应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处女观”教育,鼓励女大学生洁身自好,把同居后果的严重性告知她们。
3、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成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成功不是成名、成家,也不是腰缠万贯,成功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任务,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同时,要对大学生的一些观点和理论进行清理,帮助他们摒弃错误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