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容总结消防安全管理分为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两大部分。
1.1消防安全行政管理1.1.1《消防法》改革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1)规定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
(2)规定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以外的按照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可之日起7个工作日,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构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1.1.2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是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
1.1.3《消防法》强化了法律责任追究,共设有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6类行政处罚。
1.1.4《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其他行政处罚。
1.2消防安全社会管理1.2.1消防安全社会管理的四大主体:政府、部门、单位、个人。
1.2.2消防安全社会管理的对象:(1)人: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人员。
(2)财: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的经费开支。
(3)物:消防安装管理的建筑设施、机器设备、物质材料及能源。
(4)信息: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文件、资料、数据和消息等。
(5)时间: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工作顺序、程序、时限及效率等。
(6)事务: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指标等。
建立健全逐级岗位责任制。
1.2.3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则(了解)(1)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2)依靠群众的原则(3)依法管理的原则(4)科学管理的原则(5)综合治理的原则1.2.4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了解)(1)法律政策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消防技术规。
(2)规章制度依据1.2.5消防安全管理的法:技术法:(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3)事故树分析法(4)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法1.2.6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消防安全管理活动将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和火灾造成的危害性降到最低限度。
1.2.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标准(重点记忆特殊的)(1)建筑面积1000平米(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
(2)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旅馆、饭店)。
(3)建筑面积在200平米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场所,主要包括:a、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b、舞厅、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c、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d、游艺、游乐场所;e、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4)候车厅、候船厅的建筑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客运车站和客运码头;(5)生产车间员工在100人以上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6)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a、住院床位在50以上的医院;b、老人住宿床位在50以上的养老院;c、学生住宿床位在100以上的学校;d、幼儿住宿床位在50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口诀:100床500平的车,1000平的商场200首歌1.2.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程序界定程序包括:申报、核定、告知、公告。
(1)申报:单位填写《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申报登记表》,连同所确定的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资料一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对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但未申报备案的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依法将其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1)个体工商户如符合企业登记标准且经营规模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2)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申报备案。
3)同一栋建筑物中各自独立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符合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由各个单位分别独立申报备案;建筑物本身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该建筑物产权单位也要独立申报备案。
4)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不在同一地点但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不论是否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都要单独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备案,在同一地点有隶属关系,下属单位如具备法人资格,应当独立申报备案。
1.2.9消防安全组织和职责(1)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单位应当组件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消防法第39条)a、两个专职消防队或消防队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应该成立消防大队;b、五个专职消防队或消防队员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应该成立消防支队;c、专职消防队包括:执勤队长、战斗员(水罐车、泡沫车配5名战斗员;轻型车配3名战斗员)、员、驾驶员。
(2)消防安全组织的组成:由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组成。
(3)多产权单位或大型的企业应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
(多产权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是重点)(4)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职责(16年新增、重点理解)多产权建筑的产权房、使用应协商确定或委托统一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对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
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使用、统一管理单位应制定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遵守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人、产权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均应为消防安全责任人。
实行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承包租赁场所的承包人是其承包租赁围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2.10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理解)(1)社会单位及其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容: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消防设施运行、记录情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连接松动,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违章用电情况;有无违章用火情况;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场所的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2)社会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3)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a、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分钟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b、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分钟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区别记忆1.2.1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项”报告备案制度(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2)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
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3)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
评估情况应自评估完成之日起5个工作日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1.2.12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立牌管理。
为了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格管理,每个消防重点部位都必须设立“消防重点部位”指示牌、禁止烟火警告牌和消防安全管理牌,做到“消防重点部位明确、禁止烟火明确”(即二明确)和“防火负责人落实、义务消防员落实、防火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器材落实、灭火预案落实”(即五落实),实行消防工作规化。
各重点部位应制订灭火预案,组织管理人员及义务消防员结合实际开展灭火演练,做到“四熟练”即: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会熟练报告火警,会熟练疏散群众;会熟练扑灭初起火灾。
六查:单位组织每月查、所属部门每查、班组每天查、专职消防员巡回查、部门之间互相查、节日期间重点查。
六结合:检查与宣传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复查相结合、检查与记录相结合、检查与宣传考核相结合、检查与奖惩相结合。
1.2.13火灾隐患及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1)火灾隐患的判定:A、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b、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c、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d、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e、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f、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
(2)直接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情形: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储罐区,未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2.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3.甲、乙类厂房与人员密集场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4.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符合规定;5.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1.2.14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要素:1.总平面布置(1)未按规定设置消防车道或消防车道被堵塞、占用。
(2)建筑之间的既有防火间距被占用。
(3)城市建成区的液化油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储量达到或超过 GB 50156 对一级站的规定。
(4)丙类厂房或丙类仓库与集体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
(5)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等与其他建筑合建时,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规定。
(6)地下车站的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设置商业经营活动场所。
2.防火分隔(1)擅自改变原有防火分区,造成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定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