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整理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整理

储层非均质性
指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的不均匀的变化
这种不均匀变化具体地表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和储层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不均一性
储层的均质性是相对的,而其非均质性则是绝对的
油气储层分布与
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重要因素。

规模与层次
相对与绝对
广义上讲:是指油气储层在空间
上的分布(各向异性
——Anisotropies)和各种内
部属性的不均匀性。

影响作用:前者控制着油气的总
储量、分布规律与布井位置;后
者控制着油气的可采储量、注采
方式(如波及系数)以及剩余油
的分布。

储层建模:前者的研究结果是建
立骨架模型;后则是建立参数模
型。

狭义上讲:就是指油气储层各种属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主要影响因素
油气储层非均质性是沉积、成岩和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构造因素:(断层、裂缝等)
(二)沉积因素:(储层骨架及物性)
如流水的强度和方向、沉积区的古地形陡缓、盆地中水的深浅与进退、碎屑物供给量的大小)造成了沉积物颗粒的大小、排列方向、层理构造和砂体空间几何形态的不同
(三)成岩因素:(压实、压溶、溶解、胶结、重结晶等)
压实、压溶、溶解、胶结以及重结晶等作用改变了原始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加上盆地中不同层位地层通常具有不同的地温、流体、压力和岩性,因而其成岩作用各异,次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状态在空间上的极不均匀,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就储层沉积学而言,影响其非均质的主要因素是沉积格局的多样性和成岩作用的复杂性。

主 要 因 素
作 用 机 理
构造因素
断层、裂缝等
改变储层的渗透方向和能力,连通或封闭储层
沉积因素
储层骨架及物性
沉积颗粒的大小、排列方向、层理构造、砂体形态等
成岩因素
压实、压溶、溶解、胶结、重结晶等
改变原始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
影响因素
1、沉积因素
影响储层非均质最根本因素。

岩石成份、粒度、分选、磨圆、排列
方式、基质含量及沉积构造等导致储层非均质性。

2、成岩因素
对储层改造起着很重要作用。

压实、胶结交代、使孔隙减小;压溶、溶蚀、重结晶等使孔隙增加。

3、构造因素
对储层非均质具有重要影响。

宏观上通过控制沉积、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

4、人为因素
钻井、完井、开采、修井、注水过程中,改变了油藏性质及平衡特
征,从而改变了储层物性,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称为储层损害。

主要原因如下:
1)水敏或酸敏性粘土矿物。

2)外来颗粒在高压下侵入储层,堵塞孔隙喉道。

3)工作液储层内发生化学沉淀、结垢等,亦可造成储层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