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

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

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增加,服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其形成规律以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1 职业能力的概念和构成
1.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稳定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品质。

它是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感悟和提升等途径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从业者必备的能力。

1.2 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可划分为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情境理论认为,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境等,它涉及单个职业岗位和整个职业群、甚至日常生活领域的相关能力。

2 现代服务业需要人才的基本能力
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将直接影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人员必备良好的基础素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1 基础素质
基础素质包括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和理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等。

2.2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能够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涉及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它是生存的需要,又是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

2.3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公关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多岗位服务和应变能力等。

现代化服务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3 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与规律
职业能力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已有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迁移和转化,使各方
面能力得到发展和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其特有规律,要从培养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

3.1 基础素质的形成
知识积累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知识习得过程受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智力水平,教学内容手段的影响。

其习得可分为初步了解、理解巩固、迁移运用应用三个阶段。

3.2 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熟练
3.2.1 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技能是在一定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特定的职业活动并反复练习形成的能力。

技能的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形成的。

第二,技能是按照特定操作方式进行的。

第三,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是有目的的动作。

职业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操作技能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际训练形成的。

3.2.2 技能形成过程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专业知识积累阶段: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操作过程、使用的
工具和方法,预知结果等。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观察别人的操作,形成技能操作的大体视觉印象。

然后分阶段模仿。

最初操作很生疏,不连续,协调性差,伴有无关动作。

掌握完整操作过程:各个局部动作形成后,通过训练不断改进,并连接起来,形成体系,完成整个操作。

动作间的干扰消除,动作更协调、稳定。

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完善操作过程,评价操作水平,调节节奏,使操作更具有目的性,取得最佳效果。

3.3 综合素质的形成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态度,公关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多岗位综合服务应变能力等。

综合素质是在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形成的。

知识和能力在内化机制下形成品质,又通过修养、气质表现出来。

同时综合职业素质在职业情景中不断锤炼、升华最终形成稳定的品质。

职业行为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现代服务业职业能力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3.4 知识、技能、态度的内化迁移与整合
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在特定职业情境中完成。

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的迁移整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掌握
服务业规律,优化整合各种经验,形成更高级的经验结构。

热爱服务业职业技能,并为之付出情感和努力,最终形成稳定的职业能力。

4 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系统过程,需要多方面努力。

要将培养职业能力意识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突出实践在职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加强基础素质,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模式如下,基础素质的培养:根据“良好的基础素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

加强外语,计算机能力培养,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教学,服务于素质培养。

聘请服务业专家任教,优化师资队伍。

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的职业教育作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技能操作,培养实际上岗能力。

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景培养高尚的服务业职业道德,合格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等。

构建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使从业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应围绕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的,
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芮颖.知识类型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及规律[J].青年文学家.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7-58.
[3]孙仁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R.M.Gagne: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1985:1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