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实施办法(定)
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攀枝花市“五大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攀人才〔2010〕5号)的精神,结合西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攀枝花市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办法如下:
一、培养原则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二)坚持均衡发展和优先发展的原则
明确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现代物流、设计咨询、电子商务、健
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三)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原则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
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
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开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坚持标准化原则
做好服务业的基础工作,需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
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培养依据
(一)落实省、市、区人才工作的要求。
(二)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人才优先开发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需要。
(三)依据《攀枝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西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比重结构。
三、培养目标
(一)近期目标
依据西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到2015年,实现我区服务业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继续提高,人才的专业结构、区域和行业分布趋向合理。
按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西区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的比重结构,培养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金融、保险、证券、法律咨询、财会等重点专业人才10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经营管理人才30名,具有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名,为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远期目标
到2020年,依据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西区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的比重结构,培养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金融、保险、证券、法律咨询、财会等专业人才20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经营管理人才70名,具有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600名,使人才专业结构、区域和行业分布更加合理。
四、培养范围及方向
在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中取得一定成绩,在各自岗位、学术、技术领域中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
选拔培养的重点是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咨询业及社区服务业的实用型人才。
五、培养方式及渠道
以培养服务业现有在职骨干为主,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采
取多渠道、多形式培养。
(一)培养现代服务业重点人才
培养一批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服务业重点人才。
选派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高层次人才赴国内发达城市学习培训,在“十二五”期间培养340名现代服务业重点人才。
(二)培养中等层次人才
重点在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企业,选拔一批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培训。
每年选派4名到国内知名高校等机构学习培训,选派10名参加市、区两级的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的学习培训。
(三)培养基础性人才
重点结合国家六部委开展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依托本地高校,面向社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师、营销师以及网络管理师等现代服务领域新职业的培训和全国统考,着力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每年培训50名现代服务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现代物流业人才
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大力提倡政、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现代物流新型机制,培
养高级企业物流管理人才、规划和咨询行业的物流人才、国际贸易物流人才、科研教学物流人才,满足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商贸流通业人才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商贸流通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利用本地以及外地知名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培养重点商贸流通业管理人才,鼓励中介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保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3、金融保险业人才
明确金融保险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建设四支金融保险人才队伍。
金融保险业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设好以监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保险营销人才为主体的四支人才队伍。
4、咨询业及社区服务业的实用型人才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整合各种咨询机构和各社区居委会的人才优势资源,加强对外交流,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到本地教育培训机构和国内知名高校等机构学习培训,提高服咨询业及社区服务业的实用型人才业务水平。
同时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和规范咨询类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加强对咨询服务业人员的考核,形成较强的整体实力,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
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高效能人才培养机制。
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建立培训基地;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全区人才规划要求,负责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规划、目标和年度培训目录、计划安排,抓服务业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牵头组织开展中等层次人才、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建立培训基地,指导培训并进行教学评估;区财政局负责区政府投入人才培养经费的落实并监督运行。
现代服务业人才选拔培养实施细则由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和实施,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服务保障
逐步建立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居民社区服务业等八大人才培养机构。
搭建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加强与本地高校和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广泛联络区内公司和市内知名企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实习训练平台,完善培训网络。
(三)经费保障
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经费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
区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按2%的比例提取。
对服
务业领军人才培训予以重点资助,最高可资助1万元/人次;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资助培训费的1/2,最高可资助5000元/人次;对技能人才的培训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资助。
(四)环境保障
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管理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健康发展。
建立优秀人才激励保障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
加强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