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工作总结
气象科普工作总结
今年汛期以来,我市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气象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市局党组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和气象部门媒体以及网站,积极开展对外对内宣传,气象新闻宣传和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大在主要媒体宣传报道力度6--8月,全市气象部门在中国气象报和内蒙古日报刊稿39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在中国气象局门户网、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新华网内蒙古频道等上稿26篇,创历史同期纪录。
在赤峰电视台赤峰新闻、午间新闻等播出气象有关等新闻节目42次。
二、专题宣传有成效
(一)组织“国办发〔201X〕33号”宣传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X〕33号)精神,将文件提出的意见及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制定下发《赤峰市气象局贯彻落实国办发〔201X〕33号文件分工方案》。
方案中要求,各市旗县区气象局要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气象科普基地、开放日等,广泛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避险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防灾减灾责任人和基层信息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如7月28日-8月3日,红山区、松山区、宁城县和阿鲁科尔沁旗等政府连续举行了地质灾害紧急避险应急演练。
(二)科技活动月宣传效果显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市局加大组织管理工作,印发有关通知和宣传方案。
,紧扣“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主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本届科技活动月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丰富活动内容。
市气象台召开了一次强降水天气个例讲座,强对流天气预报着眼点;召开学习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座谈会;完成第六届红山文化节全程服务工作。
服务中心举办三级服务业务平台应用的培训班;进一步强调气象服务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的规范性讲座;举行一次全市性农用天气座谈会,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信息中心举办信息与技术保障培训班,有效提升旗县局保障人员通迅、自动站、区域站保障水平。
业务科对201X年项目进行局内验收,对201X年项目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征集辽冀蒙三省七市预报技术交流文章,并上报组办单位;完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报和审批工作。
市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报告,指派市局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4名专家到全市10个局站进行讲座(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方法),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提升了全市预报及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
各局站结合本地实际以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制作针对性强的气象科普宣传片和宣传材料,采用多种途径向社会大众进行宣讲。
组织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丰富多彩的气象宣传活动。
三、突出报道了“汛期气象服务”从7月中下旬,赤峰市克旗、右旗、左旗、阿旗、敖汉、喀旗、宁城先后出现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为全面、客观报导我市气象部门在预测预警冰雹、暴雨等强对
流天气及其服务等特出作用,我市宣传人员深入业务服务一线,认真撰写7.17《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遭受大暴雨袭击》、7.20《赤峰气象局积极预警应对暴雨及其灾害》、7.25《阿鲁科尔沁旗持续暴雨水库超限气象决策:
泄洪不炸坝》、7.26《赤峰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多地大暴雨》等共12篇在CMA网发表,其中有两篇在《中国气象报》刊出。
并在当地《赤峰日报》、《红山晚报》等报道汛期气象服务成功实例20多期。
四、气象信息工作加强《内蒙古气象要情》信息报送工作,6-8月,上稿30多篇。
在《内蒙古气象综合信息系统》“最新动态”栏目登载重要气象工作信息26多条。
加强面向全市的政务宣传工作《赤峰气象工作简报》,刊发12期,对全市气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五、主要问题存在。
气象宣传人员对业务单位工作新成效、新举措、新思路掌握线索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宣传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兼职气象宣传队伍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附送:
气象防雷减灾演讲稿
气象防雷减灾演讲稿
“气象精神”我们铭记心中;三国时期,诸葛卧龙;“招大雾”草船借箭,;其间谈笑风生,是因为自信;;“唤东风”火烧赤壁,;其间镇定自若,也是因为自信,是对未来天气变化先知;我们自信—能够准确把握未来天气变化,我们自信—敢;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防雷人铭记在心的情怀;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是敢于战天斗地的豪迈斗志;
什么是气象精神?是“团结奉献,爱岗敬业,吃苦我一;什“气象精神”我们铭记心中三国时期,诸葛卧龙“招大雾”草船借箭,其间谈笑风生,是因为自信;“唤东风”火烧赤壁,其间镇定自若,也是因为自信,是对未来天气变化先知先觉的无比自信。
作为现代气象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有着这种自信。
我们自信—能够准确把握未来天气变化,我们自信—敢叫气象灾害让路。
“防雷减灾,利国利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防雷人铭记在心的情怀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是敢于战天斗地的豪迈斗志。
什么是气象精神?是“团结奉献,爱岗敬业,吃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什么是气象事业?是“兢兢业业,及时准确发布每一条天气信息”; 什么是气象态度?是“责任在心,尽可能减少每一次雷暴对人民人身财产安全损失” ;什么是气象追求?是“合作创新,勇于开拓,力求以新路径、新方法更加精准的进行雷电预警。
我,是XXX防雷中心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人,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气象人对工作的热情和奉献给我以教育和感动。
他们,与惊雷为伴、与闪电共舞用勤勤恳恳和勇于奉献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 用青春的汗水和无限的热情,谱写着福建防雷事业美好的明天;在防雷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成就着自己的气象人生和祖国的气象事业。
“准确”二字,我们铭记心中!为了完成一个大型的土壤电阻率数据采集工作,我们拿上地图、提上仪器、背上行囊,在炎炎的烈日下,在险峻的山峰间将所有的艰难困苦踩在脚下,将所有的辛劳危险抛在脑后坚持以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严格准确的测量;不少人为此晒黑了、累瘦了、生病了,但是我们不曾马虎,不曾放弃,不曾退缩,为的就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无误,保质保量的完成所肩负的任务。
“及时”二字,我们从未忘却!每年的X-X月是XXX雷电高发期,同时
也是雷灾事故多发期。
为了各企业、单位的防雷装置在雷雨天时能够起到有效防雷保护作用, XXX的防雷同志们顶烈日,战高温,克酷暑,总是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认真的对委托的各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及时的将失效装置进行“清剿”,有效的杜绝和减少了雷电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创新”二字,我们牢记在心。
为了能够提前获悉雷暴天气的动向,XXX的年轻工作者们探索新思路,开拓新技术,为了将平时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于实际预警中,而工作到深夜; 为了将新思路新想法转化为有效的预警算法,而彻夜难眠;为了使新的雷电预警系统尽早调试完成投入使用,而废寝忘食。
年复一年,辛勤的汗水和执着的努力换来的是预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奉献”二字,我们时刻坚持。
XXX同志们的眼里,没有节假日和8小时工作制,节假日成了奉献日,休息时间成了加班时间、因为外出施工,往往好几个月都难得回家一趟。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防雷人“舍小家、顾大家”。
他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们舍弃的—从来都是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他们也并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有的,是为了防雷事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他们有的,是为了防雷精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我们的防雷工作是平凡的。
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在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找到我一生的追求。
如果生命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会依然选择气象事业,选择防雷减灾这个工作。
以全部的力量、以全部的汗水,与所有的气象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