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风险因素及预警研究
在2014年之前,我国债券市场一直存在着“刚性兑付”现象,从未出现债券的实质性违约。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的换挡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开始爆发,债券违约事件开始频繁发生。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11天威MTN2”为例,对债券违约风险因素和预警进行研究,分析了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并且构建了债券风险预警机制和精细化识别框架,最终对如何提高债券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建议。
首先,本文对债券违约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下文案例分析打下基础;其次,本文结合案例,从宏观、行业和公司层面具体分析了“11天威MTN2”的违约原因,并且对投资者的债券风险识别能力、评级机构对债券风险的预警程度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基于案例启示,构建了债券风险预警机制和精细化识别框架,并从监管、信用评级和投资者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债券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建议。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行业产能过剩的出现和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等都是出现债券违约的重要因素;第二,从个别财务指标来看,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利息保障倍数和速动比率等指标能够较早对风险进行预警,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时,需要开始关注债券的风险。
从综合财务指标Z值来看,其较早对风险的变动做出了预警,当Z值开始小于临界值时,应该对债券风险重点关注;第三,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足,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虚高和滞后性问题,因此构建全面的风险识别框架、建立债券违约风险的财务预警机制、改进信用评级方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