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中国税收》ppt课件


三、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一)按税率形式划分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 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它不因征税对象数额的 变化而变化。 • 单一比例税率 • 差别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确定的实物量计算税额的 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随着课税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 随之提高的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 • 超率累进税率
(二)按负担水平划分
1.名义税率 名义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 2.实际税率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交纳的税额同其实际收入 的比率.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 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按纳税环节的多少,可 以将税收课征制度化分为一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凭借政治 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获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 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 税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二)税收的特征
• 强制性
• 无偿性 • 固定性
二、税收原则
第一章 税收 基础知识 《中 国税收》
中国税收历史演进
• 中国的税收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租、 租税、赋税或捐税。最初的征税主要采用贡、助、 彻的形式。贡是国家凭借军事权利要求各地诸侯和 奴隶主必须向国家交纳贡品的制度。助是在实施井 田制下,中间的一块是公田,周围八块是私田,每 个农户耕种一块私田,八家共同耕种中央一块公田, 公田的收获归国家。彻是不再分公田和私田,一律 按农户耕种的土地收缴一定比例的农产品的征税方 式。贡、助和彻没有严格的政权强制和比较严密的 征税规定,是我国税收的雏形。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有利于 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 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七、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 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一、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 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 和。
二、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建立统一的税制体系 (二)1958 -1978 年的税制改革
(三)1979 -1993 年的税制改革
1.建立涉外税收制度
2.实施利改税
3.改革流转税
4.开征资源税
(四)1994 年以来的税制改革
1.1994 年税制改革 2.废止农业税条例
3.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税收原则是一个国家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 收行为准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 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在不同的社会形态 及不同的历史时期税收原则又有不同内涵。
(一)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 税收效率原则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社会可用资源的利用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从经济机 制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 微观经济效益要提高,宏观简便,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 • 税收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 纳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纳税 人,而不应当存在差别;“纵向公平”是经济能力或 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 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纳税人。
(二)社会主义税收原则
1.公平税负原则 • 从负担能力方面来看 • 从宏观经济条件方面来看 • 从税负平衡方面来看 2.讲求效率原则 3.财政原则 税收制度的效率和公平原则都是在组织财政收 入过程中实现的。 4.税收稳定原则
三、税收的分类 (一)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类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流转税、所 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六)其他分类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纳税主体, 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 向的目的物或行为,即征税的客体,指明对什 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三、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构成
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收 管理法制度两部分构成。
(一)实体法
1.流转税类 2.所得税类 3.资源税类 4.财产税 5.行为类
(二)征收管理法
1.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税种的管理 2.海关负责征收税种的管理
第四节 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机构之间在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税收收入分配 和税收管理机构设置方面的一种制度。它是国 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税 收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体现了中央和地方 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行使课税及其管理权 过程中的权利分配关系。
(二)以税收支配权为标准分类
以税收支配权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中央税、 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种类型。
(三)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
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 量税。
(四)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 税。
(五)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与价 外税。
• 公元前594年,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鲁国开始对 农民试行按照土地面积征税的方式,这就是“初 税亩”,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税的名义征税。封 建社会的税收主要有田赋和杂税。田赋包括丁税 和地税,丁税是对人本身征税,地税是对土地征 税。杂税是对商业及手工业产品等征税。从秦汉 时期,就已经有盐税、酒税、渔税等,到唐代已 开征茶税、矿税,对商业活动开征市税等,以上 统称为杂税。 •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税收仍采用了税的名称,税 收的形式主要采用货币化征收。国家通过税收立 法,确立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 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针对不同的调节目的, 设计不同的税种,税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