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广州荔湾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9广州荔湾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③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行拂.乱其所为
(《诫子书》)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5 分)
三、(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1 题。(1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 35 分)
一、(6 小题,20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词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字帖./妥帖. C.小楷./揩.油
磐.石/鸣钟击磬. 鲜.妍/鲜.为人知
B. 豢.养/家眷. D.贮.蓄/伫.立
埋.怨/埋.头苦干 血.气/血.雨腥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犀利 信手拈来 抉择 怙恶不悛 B.宽敞 味同嚼蜡 缜密 大相径廷 C.技俩 出人头地 慰藉 相形见绌 D.契合 坦荡如坻 狡黠 无精打采
5.初三(1)班举行“名著知识大比拼”活动,主持人要求小明描述《水浒传》中鲁达的外貌, 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B.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腮胡须。 C.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D.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
A.拍手称快 顺应 不仅 标新立异
B.叹为观止 顺应 不再 独树一帜
C.叹为观止 迎合 不仅 独树一帜
D.拍手称快 迎合 不再 标新立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今年,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仍然过高。 B.灵感迸发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靠的是写作者平时注重积累取得的。 C.我国各地传统灯饰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 D.我国的 30 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2018 学年第二学期荔湾区九年级调研检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3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试室号、姓 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涂黑准考证号相应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便在一张薄纸上剪出美丽的图门谋生的行当,为了
市场的需要,佛山剪纸逐渐形成
与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
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和凿子。
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
(选自《春秋公羊传》)
①济:过河。 ②迨:趁着。 ③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公将鼓.之 C.再.而衰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B.公将驰.之 D.齐师伐.我
年与时驰. 伐.竹取道
10.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6.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远离电子通讯,感受书信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书信有诸多优点,请你陈述其中一点。(2 分)
(2)有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都用手机发信息,谁还写信呢?”你同意该同学的看 法吗?请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你的看法(字数不能超过 50 字)。(3 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左传》)
(二)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①泓而来,有司曰:“请迨②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 “不可。”既济,未毕陈③,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 “不可。”已陈, 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⑥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 分)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是很多文人墨客的人生理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中用①“
,
”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陆游在《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②“
,
”诗句抒发他做梦都愿为国家
效力的爱国热情。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一)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弱国战胜强国的关键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打仗 时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 B.文(一)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以曹刿的“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来衬托同乡 的人对国事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C.文(一)语言精练,以“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体现了庄公冒进急躁,以“未 可”、“可矣”等句体现了曹刿从容不迫。 D.文(二)“泓水之战”中宋公固执愚蠢,拒绝接受有司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 失败,他与鲁庄公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