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一卡通产品测试报告--总体报告

中国移动一卡通产品测试报告--总体报告

No.2010-YKT-01中国移动一卡通业务测试报告—总体报告测试对象一卡通业务系统:英信凌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端管理系统:英信凌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数智国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立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卡通终端机具:英信凌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数智国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立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FID-SIM/IC一卡通应用:珠海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卡通SAM卡: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一卡通母卡:上海格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卡通加密机:上海格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测试日期2009-10-15~2009-12-25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目录1概述 (1)2测试范围及内容 (1)3测试依据 (2)4测试对象 (2)5测试环境 (9)5.1测试组网 (9)5.2配合测试系统 (10)5.3测试时间地点 (10)5.4测试人员 (10)5.5测试工具 (11)5.6测试管理工具 (12)6测试结果分析 (12)6.1测试总体情况概述 (12)6.2终端测试情况概述 (12)6.2.1双频读头设计 (12)6.2.2性能测试情况 (12)6.3RFID-SIM卡测试情况概述 (14)6.4测试方法 (14)6.4.1端到端业务功能测试 (14)6.4.2终端测试 (16)6.4.3卡片测试 (16)6.4.4接口测试 (16)6.5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17)7测试结论及建议 (17)7.1测试结论 (17)7.2通过测试产品信息表 (17)7.3总体建议 (20)附录A 测试分报告 (21)1概述研究院一卡通项目组在组织厂家完成一卡通业务系统开发后,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博瑞琪大厦实验室组织对参与开发的厂家的产品和设备进行了测试。

本测试报告是对所有参与开发与测试的厂商系统及设备测试的总结,所有测试数据来源于厂家提供在实验室中的系统和设备,包括:1、英黎、拓维、联动优势开发的一卡通业务系统;2、英黎、数智国兴、杭州立方、中兴公司开发的一卡通企业端管理系统和一卡通机具终端;3、东信和平、柯斯、天喻公司开发的2.4G的RFID-SIM测试卡4、柯斯开发的13.56M的IC卡5、英黎、数智国兴、杭州立方、中兴公司开发的5大类一卡通终端;6、握奇公司开发的一卡通SAM卡;7、格尔开发的一卡通加密机和母卡。

本次测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所有的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数据均有厂家代表参与并认可。

2测试范围及内容本次测试主要测试内容为:●端到端业务流程测试。

业务流程测试包括正常流程测试和异常流程测试。

本次测试共对3个厂家的一卡通业务系统和4个厂家的企业端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

共计完成了九类功能的测试:一卡通业务管理功能、子应用管理操作功能、一卡通业务系统管理功能、一卡通企业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功能、门禁功能、考勤功能、脱机消费功能、联机消费功能、移动增值服务功能。

●一卡通终端机具测试。

一卡通终端机具测试包括机具功能测试和机具性能测试。

本次测试共对4个厂家的5类一卡通终端进行了测试,五类终端为:门禁终端、考勤终端、消费终端、发卡终端、充值终端。

●接口测试。

接口测试主要对规范规定的开放接口进行了测试,包括:一卡通业务平台与企业端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测试,以及加密机接口测试。

●脚本测试。

脚本测试主要针对卡片类设备进行单系统测试,包括:RFID-SIM/IC卡一卡通应用脚本测试、一卡通母卡脚本测试、一卡通SAM脚本测试。

⏹RFID-SIM卡的一卡通应用脚本测试:通过脚本测试工具验证RFID-SIM的一卡通应用的功能及应用处理逻辑的正确性,测试的主要内容为:一卡通应用的命令接口脚本测试、POS流程脚本测试、状态机脚本测试、STK脚本测试、文件脚本测试。

⏹一卡通母卡的脚本测试:通过脚本测试工具验证一卡通母卡的应用功能和命令接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一卡通SAM卡的脚本测试:通过脚本测试工具验证一卡通母卡的应用功能和命令接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测试依据表3-1 测试依据列表4测试对象本次测试的对象包括:测试对象名称开发厂商一卡通业务系统英黎拓维表4-1 测试对象列表以下是测试对象的详细描述:备注:本测试报告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及结果只针对以上特定配置有效。

5测试环境5.1 测试组网图5-1 测试组网图5.2 配合测试系统序号系统名称说明1 行业网关实验室测试系统表5-1 配合测试系统5.3 测试时间地点序号测试时间测试地点1 2009年10月15日——2009年12月25日研究院312实验室表5-2 测试时间地点5.4 测试人员为确保测试工作快速、有效地开展,测试人员分为四个个小组进行测试:一卡通业务功能测试小组、一卡通终端机具测试小组、RFID-SIM/IC卡一卡通应用和SAM卡脚本测试小组、一卡通加密机和母卡测试小组,具体负责各类测试案例的执行,并提交相关测试数据。

此外,要求各开发厂商也成立相应的测试配合组,负责准备测试环境,并指派专人全程配合各组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测试人员组成包括:●一卡通业务功能测试小组⏹中国移动测试人员:李亚强、任晓明、郭漫雪⏹厂商配合测试人员:张凯(拓维)、赵成(英黎)、王昕(联动优势)等●一卡通终端机具测试小组⏹中国移动测试人员:罗烽、杨超、黄延芳⏹厂商配合测试人员:黄其冰(英黎)、沈国华(杭州立方)、贾海霞(数智国兴)、金磊(中兴)等●RFID-SIM卡(2.4G)一卡通应用脚本测试小组⏹中国移动测试人员:乐祖晖、杨超⏹厂商配合测试人员:王刚(东信和平)、王启勇(柯斯)、侯志华(天喻)●IC卡(13.56M)一卡通应用脚本测试小组⏹中国移动测试人员:乐祖晖、杨超⏹厂商配合测试人员:王启勇(柯斯)等●一卡通母卡脚本测试⏹中国移动测试人员:任晓明⏹厂商配合测试人员:潘俊(格尔)等●一卡通SAM卡脚本测试⏹中国移动测试人员:乐祖晖⏹厂商配合测试人员:彭鹏(握奇)等●一卡通加密机和母卡测试小组:⏹中国移动测试人员:任晓明⏹厂商配合测试人员:潘俊(格尔)等5.5 测试工具用于SIM卡基本功能(脚本测试)以及SAM卡的测试工具描述参见下表:表5-3 脚本测试工具用于一卡通业务系统与企业端管理系统接口测试工具描述参见下表:5.6 测试管理工具本次测试采用TMS(Test Management System)作为测试管理系统,CQ(Clear Quest)作为缺陷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测试规范/用例、测试过程、人员、缺陷等,提升测试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6测试结果分析6.1 测试总体情况概述从2009年10月15日至2009年12月25日,在研究院实验室共进行了5轮测试,包括:端到端业务功能测试、终端测试、RFID-SIM卡/IC卡/SAM卡/母卡脚本测试、接口测试、交叉测试。

共执行测试用例约4500个,累计发现缺陷数872个。

通过测试,一卡通业务系统、企业端管理系统、一卡通终端机具、RFID-SIM/IC卡的一卡通应用、一卡通母卡、一卡通SAM卡、一卡通加密机功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6.2 终端测试情况概述6.2.1双频读头设计立方的门禁、考勤终端采用13.56M与2.4G读头叠加的方式实现双频设计,其他厂家的各款终端均采用13.56M与2.4G分开设计的方法。

读头叠加的方式是指2.4G读头置于13.56M电路板之上重叠放置,用户刷卡时可以在终端的统一刷卡区域进行RFID-SIM、IC卡刷卡。

经测试,目前这种读头结构设计,使得IC 卡刷卡的距离较近,交易稳定性稍差。

读头分开设计是指2.4G读头与13.56M电路板分别置于终端的不同区域,互不干扰,用户需要在终端的不同区域使用RFID-SIM、IC卡刷卡。

经测试,目前这种结构设计,效果较好。

6.2.2性能测试情况本次测试是在研究院312实验室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评估终端的性能:●发卡终端创建脱机消费子应用所用的时延●门禁终端执行门禁流程所用的时延(不含执行门控时间)●考勤终端执行考勤流程所用的时延●充值终端执行个人现金充值所用的时延●消费终端执行个人钱包脱机消费所用的时延●消费终端执行个人钱包联机消费所用的时延英黎、立方、中兴、数智国兴的终端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总体来说,英黎、立方终端的性能较好,门禁响应时延在350毫秒内,考勤的响应时延在315毫秒内,脱机消费的时延在390毫秒内。

具体的测试数据见下表:6.3 RFID-SIM 卡测试情况概述本次测试对3家卡商:东信、柯斯和天喻的支持一卡通应用和手机钱包应用的V1.1B 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6.4 测试方法6.4.1 端到端业务功能测试对每个厂商的系统及设备分别进行了单系统调测、单系统业务功能测试、与其他厂商系统的交叉测试、系统回归测试。

表6-1 端到端业务功能测试列表6.4.2终端测试对每个厂商的一卡通终端机具分别进行了机具调测、机具业务功能及性能测试、机具回归测试。

●机具调测:检查厂商开发的一卡通终端机具的基本功能,指导厂商理解规范,并解决开发中相关问题。

●机具业务功能及性能测试:检查厂商开发的一卡通终端机具的基本功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终端机具的脱机和联机交易时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机具回归测试:根据所有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一卡通终端机具进行修改。

回归测试是对修改后的一卡通终端机具进行的全功能集测试。

6.4.3卡片测试通过脚本测试方法对RFID-SIM卡、一卡通IC卡、一卡通SAM卡、一卡通母卡进行测试,验证设备功能及应用处理逻辑。

●RFID-SIM卡脚本测试:共进行了六轮。

每一轮测试的脚本在前一轮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一卡通IC卡脚本测试:共进行了六轮。

每一轮测试的脚本在前一轮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一卡通SAM卡脚本测试:共进行了两轮。

每一轮测试的脚本在前一轮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一卡通母卡脚本测试:共进行两轮。

每一轮测试的脚本在前一轮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6.4.4接口测试●业务系统与企业端管理系统接口测试:通过自行开发的测试工具验证业务系统与企业端管理系统接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共进行了两轮测试。

●加密机接口测试:通过自行开发的测试工具验证加密机与一卡通业务系统的接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共进行了两轮测试。

6.5 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针对每个厂家的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详见附录A中的报告。

7测试结论及建议7.1 测试结论通过测试,参与开发和测试的厂家的产品基本满足规范V1.0的要求,满足现阶段业务开展的需求。

测试具体结论如下:1、V1.0技术规范定义的业务流程具备可行性,可用于指导现阶段一卡通业务的开展;2、3个厂家提供的一卡通业务系统业务功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系统接口满足规范要求;3、4个厂家提供的企业端管理系统业务功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系统接口满足规范要求;4、3个厂家的业务系统与4个厂家的企业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互操作;5、4个厂家提供的一卡通终端机具业务功能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