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 唐雎不辱使命 优秀课件
九年级 唐雎不辱使命 优秀课件
5.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2)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 (3)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4)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5)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6.文言虚词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
拓展阅读
7.【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 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 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 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 地也不敢交换。)
•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 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 D.与臣而将四矣。(和我将来四个人了。)
• 点拨:A.“加”应译为“施加,给予”;B.“虽” 应译为“即使”;D.“将”应译为“即将,将 要”,“与”译为“加上”。
说。
•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看不起我吗?
第二课时 阅读
• 课内阅读。
探究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 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 8.品味赏析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
第一课时 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巩固
怫.然( fú ) 免冠徒跣.(xiǎn ) 缟.素( ɡǎo ) 休祲.( jìn ) 韩傀.( ɡuī ) 以头抢.地(qiānɡ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点拨:必,一定。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中“以”的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D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B.不以.物喜 D.以.刀劈狼首
点拨:D项和例句中的“以”均为“用”的意思。
• 5.下面句子翻译正C确的一项是( )
• A.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增加 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非常好。)
(1)唐雎不辱.使命辱( 没,辜负) (2)挺.剑而起( 拔 ) (3)大王加.惠给( 予 ) (4)秦王怫.然怒( 愤怒 ) (5)休.祲.降于天(凶的征兆)吉(6)布.衣.之怒( 平民 ) (7)以头抢.地尔碰( ,撞 ) (8)秦王色挠.( 胆怯 )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_交__换_____________ 今义:_容___易____________
•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 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 服,无话可说。)
•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 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 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视味道。)
• D.“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 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
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大易.小
C.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 人有破车子却想去偷。
•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 五百里。
•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 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 攻打宋国。
•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
•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D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 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 “必为有窃疾矣”。
• B.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 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 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蠢的行为。
以而以.君君为以.长五者十里介之词地,存把者 介词,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之愿夫终专守诸之之..代刺词王,僚指也代用安于陵主的谓国之土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 7.中心主旨
• 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 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 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 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 原因。同时也揭露了秦王骄横狡诈、外强中 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点拨:“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A确的一项是( ) • 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
(2)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即___使__这___样________
今义:表__转___折__的___关___联__词_
(3)长跪而谢.之 古义:___道___歉__________
今义:___感___谢__________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示祈使语气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点拨:A.同“欤”,疑问语气助词/加上,动词;B.交换;C.成年男子的统称/句
首发语词,不译;D.用/因为。
• 2.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 一处)
• (1)寡 人 以 五 百 里 之 地 易 安 陵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
B.鸿鹄.(hú) 篝.火(ɡōu) 寡人谕.矣(yù) 属.引凄异(zhǔ)
C.韩傀.(ɡuī) 休祲.(jìn) 色挠.(náo)
鸢飞戾.天(lì)
D.缟.素(ɡǎo) 当行.(hánɡ) 怫.然(fú)
免冠徒跣.(xiǎn)
点拨:抢 qiāng。
•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D通假字的一项是 ()
•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C 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 )
• 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 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 B.史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其编写体例较多。其中,《资治通鉴》为纪 传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编 年体。
• C.“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 殿上”这些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 的征兆。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仓鹰击于殿上
• C.略无阙处 百废具兴
•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岂直五百里哉
• 点拨:A.“被”同“披”,“错”同“措”; B.“属”同“嘱”,“仓”同“苍”;C.“阙” 同“缺”,“具”同“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B.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C.岂.直.五百里哉(哪里只是) D.若士必.怒(必须)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以练 助学 名师点睛
第一课时 基础
巩
固
第二课时 阅读
探 拓展提究
升 基础提升
拓展阅读
综合运用
1.生难字
唐雎.(jū) 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地(qiānɡ) 休祲.(jìn) 色挠.(náo)
以练助 学 名师点睛
怫.然(fú) 要.离(yāo) 韩傀.(ɡuī) 缟.素(ɡǎo) 彗.星(huì)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且守护它,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 况这仅仅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
• 4.请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概括唐雎是 怎样的人。
•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的人。
•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 王?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起侧面烘 托(反衬)的作用。
• 6.【2019·山东聊城中考】唐雎为什么要说 到,唐雎毫不示弱,以 “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 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 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 7.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 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牺牲生命。请列举两个例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