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创新性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创新性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创新性课堂教学
(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新富小学贵州黔西551500)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学生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就数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交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其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营造情境——建房施
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教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

变化规律的过程。

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规律)、
提出猜想的过程。

其次,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

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

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

同时,通过交流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发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知识的创新品质。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大的创新思维方面尤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数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所构建的认识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
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对于有困难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发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