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南丁岳飞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安监总危字〔2005〕198号)等,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其它下属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涉及管理内容为《工艺卡片》、《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操作法》〈安全操作规程—(二)〉(其它名称包括操作手册、操作规程等不再使用)。
《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统称为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各单位应明确审核和修订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核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建设单元竣工投产或生产单元改、扩建半年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后应及时修订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第六条管理部门职责(一)安健环部职责:负责制定《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二)技术管理工作部门职责:技术管理工作部门为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修订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三)设备(含动力、下同)管理工作部门职责:负责“安全操作规程”中“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四)质量、计量管理工作部门职责:贯彻执行《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负责分析化验工种操作规程的制定,并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五)生产调度工作部门职责:贯彻执行《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止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转,实现安、稳、长、满、优生产。
第七条审批程序(一)工艺卡片、安全操作规程由分公司和中心两级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工作,编制人应为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审核人应为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或中心副经理,中心经理负具体主管责任。
(二)各单位工艺技术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审核会签,各业务部门按《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审核相关内容,并对审核负相关责任。
(三)审核后报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工艺卡片第八条《工艺卡片》是生产操作的准则,是生产指挥人员下达生产指令的依据,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均须严格按此执行。
第九条《工艺卡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主要工艺控制指标(分公司、中心二级管理,分公司控制指标、中心控制指标)。
(二)主要物料、三剂(催化剂、溶剂和添加剂)及能源消耗指标。
(三)原材料规格、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四)环保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排放污水中的油含量及PH值、尾气的排放量。
(五)关键设备控制指标。
第十条《工艺卡片》的管理(一)《工艺卡片》采取分公司和中心两级管理,中心负责《工艺卡片》的制定,工艺技术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审核会签,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各工艺技术管理主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统一对各装置《工艺卡片》进行修订,对卡片中指标没有变化的可延续使用,但必须按第七条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备案。
(三)装置经过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开车生产前必须对《工艺卡片》进行修订,新建装置在试车投产前必须制定试行的《工艺卡片》,装置考核验收后半年内编制出正式的《工艺卡片》,并按第七条规定的审批手续进行审批。
(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工艺卡片》中控制的指标需要变动(或临时变动)时,中心须填报“工艺指标变更单”,并按第七条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方可按变更后指标执行。
“工艺指标变更单”由各单位工艺技术管理主管部门、中心同时备案存档。
第三章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一)〉第十一条《工艺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装置概况说明1.装置的地位与作用。
2.装置的技术来源装置的主要技术来源(引进装置或引进技术装置要注明专利公司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设计与承建单位,至目前止装置所经历的历次重大技术改造,技术来源,包括改造的目的、部位及效果。
3.装置的主要原料、产品与用途简述装置的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名称、主要生产过程,产品的设计牌号、数量,新开发牌号以及产品的主要用途。
各类原、辅材料及产品名称要注明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
4.装置的主要构成:按装置单元进行简述。
5.装置概况一览表:1.本装置工艺路线的特点,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所处技术领先程度如何。
2.基本原理(1)主要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副反应种类、对生产有何影响,反应机理、控制方法及控制手段。
(3)反应热平衡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
(4)吸附、分离原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
(5)结晶、干燥、成型原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3.流程概述从原料到产品,分单元进行工艺流程叙述。
设备要写清名称、位号,主要控制项目、条件及作用。
4.物料平衡(包括各种生产方案)凡是进入原料或与原料混合在一起的物料算在入方,出方总量必须与入方平衡。
1.主要原材料性质、控制项目、控制指标及来源号,见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CAS号-美国化学文摘社登记号;EC号-欧共体《欧洲现有商业化学物质名录》;危险货物编号-国家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等)、编码及爆炸极限。
2.原料质量指标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工艺调节原理与方法。
(四)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的性质及控制指标1.所有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的性质及控制指标号、编码等及爆炸极限。
2.产品主要质量指标,其影响因素及工艺调节原理和控制方法。
(五)三剂及化学药品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控制指标1.催化剂等一次装填剂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控制指标(其它三剂单项列出):3.需特殊处理的三剂(如催化的硫化、钝化、干燥等)的处理原理、方法。
4.判定三剂报废需更换的质量指标及更换办法。
(六)工艺控制1.工艺条件一览表标,注明设计指标或标定值):(1)各生产方案、各部分原理。
(2)主要影响因素及因素变化调节方法。
(3)各生产方案的控制及流程中各重点环节的控制与调节,包括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4.生产控制及分析试验一览表1.控制联锁一览表3.各引起联锁动作的原因及联锁动作后的处理。
4.自控仪表一览表(八)DCS控制及APC控制(以引进技术文件编写) 控制(1)系统概述。
(2)操作员键盘面。
(3)功能键的组态方法。
(4)流程图画面及操作。
(5)区域和区域趋势。
(6)单元和单元趋势。
(7)组画面操作。
(8)调整画面操作。
(9)过程报警画面操作及历史信息。
(10)联锁系统画面操作。
(11)趋势记录仪及其操作分析。
(12)以上各项未包括的各DCS厂家独有或新开发的功能介绍及操作。
控制(依引进APC控制技术文件编写)。
(九)主要原材料、辅助原材料单耗及公用工程单耗1.设备概况一览表3.工业炉一览表1111121213131414(十一)三废治理、综合利用一览表(包括水、气、渣等)1.紧急事故的处理原理、原则及要求(包括停电、停风、水、蒸汽、地震、着火爆炸等)。
2.一般安全规定。
3.主要设备安全规定。
4.有毒品、化学品安全规定、防护措施、泄漏处理。
5.易燃、易爆物品及放射源管理规定。
6.人身安全与急救以及其它物品的特殊要求。
15157.火警、救护、调度、安全、主要领导联络电话。
(十三)各类图纸1.装置工艺流程图(含工艺流程图、自动控制系统图、公用工程系统图、物料平衡表)。
2.装置平面布置图。
3.各类图纸在本规程中不得照搬设计图纸,应制成简明的中文版图,便于操作人员学习和掌握。
第十二条《工艺技术规程》的管理(一)《工艺技术规程》实行分公司和中心两级管理,中心负责《工艺技术规程》的制定,工艺技术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审核会签,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装置经过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造成工艺流程变化较大的,开车生产前必须对《工艺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新建装置在试车投产前必须制定试行的《工艺技术规程》;装置性能考核验收后半年内编制出正式的《工艺技术规程》;正常情况下《工艺技术规程》修订时间最长不得间隔4年。
第四章岗位操作法〈安全操作规程—(二)〉第十三条编写依据编写依据是《工艺技术规程》。
第十四条编写原则《岗位操作法》对各岗位、各类操作不讲原理,只讲现象判断和具体操作步骤。
对每一步操作必须注意各岗位的协调一致性,各装置在《岗位操作法》的编写前,必须列出详细的编写提纲,经各单位组织工艺、设备、电器、仪表、安全、环保、质量等有关部门审查后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编写。
第十五条《岗位操作法》的内容包括:本装置各岗位的任务、职责范围及各类操作的定性、定量详细步骤。
(一)装置岗位设置情况概述1.装置的生产任务。
2.装置的岗位设置。
3.装置工艺流程图。
1616(二)装置工艺流程及与上下游装置、公用工程系统的关系说明(附:岗位工艺流程图、公用工程系统流程图)。
(三)岗位的任务和职责范围、权限(分岗位叙述)1.岗位的任务。
2.岗位的职责范围。
3.岗位的权限。
4.该岗位与其它岗位的关系。
(四)装置的开车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程序、步骤及应达到的标准(包括开车前的清洗、置换、气密、试压、对内外联系,各设备、工艺、仪表等应处的状态及标准)。
2.开车程序及步骤(分岗位叙述)。
3.开车过程中出现异常及事故的处理程序。
4.装置开车前应达到的标准一览表:1.停车前的准备工作及应达到的标准。
2.停车步骤。
3.停车后的处理及应达到的标准。
4.停车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及事故的处理程序。
5.装置停车后应达到的标准一览表:1.装置大检修及局部检修应具备的条件及达到的标准。
17172.装置大检修及局部检修与装置界区外部的关系及应达到的标准。
3.装置大检修及局部检修应加的盲板及管理办法,达到的标准。
4.装置大检修公用工程及燃料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及标准。
5.装置大检修过程的检查标准一览表:故障及紧急事故的处理步骤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1.岗位正常工艺控制条件一览表。
2.生产提负荷程序。
3.生产降负荷程序。
4.装置系统或局部循环程序。
5.各种生产方案变更程序。
6.设备的切换程序(包括岗位内的特殊设备)。
7.各类异常现象及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处理程序。
8.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各项质量指标波动的控制、纠正及调节程序。
9.正常控制指标及分析。
10.岗位技术经济指标核算。
(八)DCS的操作程序、APC控制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