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参考资料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参考资料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一、定义:
1、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制定的,操作者必须遵守的操作活动规则。

它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机器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及群众经验制定出的安全操作守则。

2、是企业建立安全制度的基本文件,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伤亡事故的一种依据。

3、安全操作规程是员工操作机器设备、调整仪器仪表和其它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门。

操作规程规定了操作过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设施或者环境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是员工安全操作的行为规范。

二、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
1、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依据
(1)现行的国家、行为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安全规程等。

(2)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资料,以及设计、制造资料。

(3)曾经出现过的危险、事故案例及与本项操作有关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4)作业环境条件、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2、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
搜集以上相关资料后,就可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了。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该简练、易懂、易记。

条目的先后顺序力求与操作顺序一致。

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操作前的准备,包括:操作前做哪些检查,机器设备和环境应该处于什么状态,应做哪些调查,准备哪些工具等等。

(2)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应该和禁止穿戴的防护用品种类,以及如何穿戴等。

(3)操作的先后顺序、方式。

(4)操作过程中机器设备的状态,如:手柄、开关所处的位置等。

(5)操作过程需要进行哪些测试和调整,如何进行。

(6)操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和操作时的规范姿势。

(7)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必须禁止的行为。

(8)一些特殊要求。

(9)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10)其他要求。

3、编写方法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要考虑岗位有哪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并全部罗列出来,以此为编写依据,有针对性地不准操作工人去接触这些危险部位和有害因素,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例如:开车时不准或禁止用手去触摸某运动件,以防轧伤手指。

又如上班前必须戴好防护口罩,以防发生苯中毒。

从两例看去,以做什么时,应该或不应该那么去做,否则就有危险来告戒工人,条理清楚,警告有力。

(2)要考虑各岗位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而滋生新的不安全问题。

机器在运转中可能产生罗丝松动、轴与轴承磨损现象,引起机件走动,引发间接事故。

罗丝松动和轴与轴承磨损有时与装配质量有关,因此要求工人保证装配质量控制事故发生。

例如:装配机件时,要拧紧皮带轮固定螺丝,防止回转时松动飞去伤人。

(3)要考虑事故防不胜防,要提请操作工人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控制得很好,编写时还要增加注意安全方面的条款。

例如:抬笨重物品时应先检查绳索,杠棒是否牢固,两人要前呼后应,步调一致,防止下落砸伤腿脚。

又如:检修时,应切断电源,挂上“不准开车”指示牌,以防他人误开车发生人身事故。

(4)要考虑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停车后操作工要弄清通知对象。

例如:机器运转时,闻到焦味,听到异响应及时关车报告当班班长。

又如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应通知电工,不准自行修理。

(5)要考虑作业连贯、安全性、整体性,把连贯中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都考虑进去,形成完整安全方式。

例如:登高前不准酒后登高。

登高时,不准穿易滑的鞋子。

竹梯子要有包脚,安全角度60°。

作业时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上下传递物品时,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并有专人监护。

编写时遇有作业连贯性或者作业过程中出现多种个人行为,物的状态变化,或环境因素影响,不能漏项、缺项,以利于责任追究和考核。

三、要求:
1、调查本单位现行的生产工艺、已投入生产的生产设备(设施)、在用的工具、作业场所环境等有关资料及情况。

2、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错误释放理论和轨迹交叉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3、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4、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

5、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必须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必须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

6、涉及设备(设施) 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 (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
7、安全操作规程的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总之,编写安全操作规程,让工人对照去做,并知道怎样做才不发生危险。

参考资料一:
关于五辊张力机危害辨识、控制措施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在精整五辊张力机区域作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如下:
1、机械伤害:
a.由于不懂设备功能、工艺、使用、维护技能知识,未采取有效的安全
防护措施,在生产或停车间隙过程调整五辊辊缝,确认、配合不到位等造成手指挤伤、掩手事故;(,属典型的不懂设备功能,用手代替工具,手放在设备接触的咬合面上、联系确认配合不到位造成的伤害事故)
b.检、抢修设备故障过程中,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造成挤伤、磕碰伤。

c.设备疏于维护、造成辊子不转或从动棍滑轨间隙大,作业过程磕碰、挤伤。

d.处理设备故障过程中,未执行非常规作业辨识,摘牌制度执行不严密,
导致岗位工误操作,维修人员受到伤害。

2、物体打击:
a.卷取低温钢、五辊配合间隙上下不一致、钢带板型存在大镰刀弯情况
下进行卷取作业,钢尾、钢带从五辊作业面飞出,造成人员抽倒。

(2006年11月18日上午11:40分,卷取冷钢作业,钢尾从五辊张力机入口飞出甩在张的脸部右侧鼻子处,惯性作用力将张庆宇抽倒在卷曲平台上)
3、灼烫:
a.由于生产工艺需要对辊面进行检查,直接用手检查辊面的磨损情况,
高温的五辊辊面造成手指烫伤事故。

b.人员不规范操作,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处理故障问题。

4、起重伤害:
a.五辊定期维护、更换作业,被动辊主动辊分解过程,吊具和吊点连接不
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吊索带;指吊人员未有效的落实安全站位,造成挤手、砸脚事故。

b.天车工误操作和违反“十不吊”作业。

二、发生伤害事故的主要人员:
1、维修钳工,设备巡点、检人员
2、精整卷取区域链板运输、牵引工
三、主要控制措施:
机械伤害:
a.五辊张力机调整必须用扳手在主动辊液压缸侧调整,落实好设备调试的开合,信息的联系、确认、配合工作。

b.调整过程手、脚严禁放在设备的接触、旋转、装配、咬合作业面上。

c.在设备处理紧急故障问题过程中,严格执行非常规作业辨识,必须停机、摘牌处置。

d.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定修工作,加强设备的精度管理,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