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果肉活动目标1. 认识几种水果,并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了解各种水果及果肉的特征。
2. 体验学习和操作的欢乐,丰富知识经验。
活动准备:水果(葡萄、苹果、西瓜、香蕉、桃子)、水果刀。
活动过程:一、导入:夏天来了,很多香甜可口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你都吃过哪些水果?二、了解果肉的特征。
1、认识水果。
老师准备了好多种水果,看看小朋友认不认识它们?说一说它们都长的什么样?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桃子是圆的,是绿色的。
西瓜的皮是绿色的,圆形,很大。
甜瓜是黄色的,椭圆形。
……摸一摸,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桃子是软软的,皮比较光滑。
西瓜摸起来滑滑的,硬硬的,抱着很沉。
甜瓜硬硬的,皮比较光滑。
……2、认识果肉。
水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切开西瓜,观察西瓜皮(称为果皮),西瓜瓤(称为果肉),西瓜子(种子)的颜色,位置,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找一找吃西瓜时主要吃哪个地方,尝一尝什么味道?小结:水果可以吃的部分,就是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我们通常称之为果肉。
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几种水果,了解它们的果肉的特征和味道。
三、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桃子、西瓜,苹果等水果的特征。
小朋友还应该知道水果营养非常的丰富,它含有好多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我们要多吃水果,吃完的果皮不能乱扔。
还要爱护果树瓜地。
活动延伸与建议:让幼儿了解水果都长在什么地方。
昆虫大家族活动目标: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昆虫的欲望。
活动准备:海报一张,昆虫操作卡。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一封信,打开来一看,原来是毛毛虫写的海报。
出示海报:毛毛虫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生日会。
师:你们猜猜有哪些小昆虫来参加他的生日会呢?二、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逐一贴出小蚂蚁、知了、蜜蜂、蜻蜓、瓢虫、蜈蚣和蜘蛛的图片。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呢?师:蜈蚣和蜘蛛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毛毛虫为什么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毛毛虫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毛毛虫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一样?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昆虫,都有六条腿,有头、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虫的秘密师:毛毛虫邀请昆虫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毛毛虫是昆虫吗?,为什么呢?小结:毛毛虫长大了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时候它就有头、胸、腹还有翅膀,所以它也是昆虫。
三、通过操作再次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今天我们班也有昆虫要去参加生日聚会,我们看看它是谁呢?请幼儿按照昆虫的特征把昆虫图片找出来。
四、交流分享: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找的昆虫图片举起来,让老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活动延伸与建议:去户外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昆虫。
找空气活动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无色无味的特征。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塑料袋、气球、吸管等。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二、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了解空气的特点。
师: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老师问:“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幼儿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请小朋友看一看,空气没有颜色,透明。
用塑料袋子把“礼物”取出来:老师拿起塑料袋,放入箱子中,张开袋口,然后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
为什么带子鼓起来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
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袋子鼓起来了)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空气在哪里。
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找到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找到空气呢?”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找到空气。
组织交流:“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
”(幼儿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
)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老师:“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缺少空气。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慌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小结:所以的人、动物,还有许多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风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人造风,并认识到它们的成因。
2、知道风的作用和危害,乐于了解自然现象。
活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二、探索感知风的存在。
师:风儿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已经藏起来了,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风找出来?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手扇、嘴吹、跑等方法感知风的存在。
师: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风?师:你感觉到了什么?三、探索风的形成。
师:我们的手扇动是怎样产生风的?(手的扇动使周围的空气形成了流动,于是就形成了风)师问:哪些物品还可以制造风呢?生:扇子、打气筒、电风扇、吹风机等!师:电扇是怎样制造风的?电扇的扇叶高速旋转,使空气流动起来,就产生了风。
四、自然界的风对人类的影响。
师:风有什么作用?好处: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可以吹着帆船跑的更快、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
师:如果风太大了,就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危害。
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坏,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
请幼儿观看龙卷风的视频,了解龙卷风的危害。
五、分享交流。
请幼儿结合日常经验讲一讲还知道哪些风?它们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小风车转转转活动目标:1、知道风能使风车转起来,探索风的大小与风车转速之间的关系。
2、乐于动手,会用卡纸等简单材料制作风车。
活动准备:风车、卡纸、图钉、剪刀、带橡皮的铅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小风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风车,并启发幼儿让风车转起来。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请幼儿说一说、玩一玩。
2、讨论风车的转动原理。
师:风车为什么会转动?风车的转动和风有没有关系呢?引导幼儿发现风车转动和风的关系。
老师今天请小朋友自己利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选择一块空地玩一玩风车,看一看风车的转动到底和谁有关。
二、幼儿学习制作风车。
老师出示风车制作图纸,并且示范制作风车的过程。
然后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剪刀、铅笔和图钉,让幼儿学习制作风车。
三、通过实验感知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
1、提出假设。
师:有了风,小风车就会转动起来。
那么怎样使你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2、自由探索,验证假设。
师: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
3、讨论交流。
你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小风车转得更快?4、小结。
小风车的转动与风有关系,我们在奔跑的时候,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风车转动的快;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风车就转动的慢。
四、总结。
我们学会了制作小风车,也明白了小风车转动的一些原理。
拿好你的小风车,我们到操场上玩一玩,比一比谁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转动活动目标:1、发现并了解“转动”现象,在操作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2、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活动准备:人体图一张、音响、彩色记号笔、筷子、线圈、伞、风车、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等。
活动过程: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胳膊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师:我的胳膊是怎样动的?2、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交流:请你来试一试,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转动物体。
1、给幼儿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哪些东西可以转动?它们是怎样转动的?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在玩的,并请幼儿演示不同材料的转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在黑板上画出“中心”),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物体转动时的中心。
1、出示人体挂图,请幼儿找找身体的不同部位围绕哪里在转动,并用彩色记号笔表示出来。
2、请幼儿再一次动手操作,试一试找出不同物体转动时的中心,并用记号笔表示出来。
3、互相交流:你发现它们是围绕哪里在转动?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
出示课件或图片,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轮子“手拉手”活动目标:1、认识齿轮,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2、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能被观察到的时钟内部结构、自行车、齿轮玩具。
活动过程:一、观察钟表,认识齿轮。
1、请幼儿观察钟表内部结构,认识齿轮。
师:你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样子的?2、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介绍“齿轮”——这种轮子上有一个接一个的“牙齿”。
师:齿轮和齿轮之间是怎样连在一起的?师:当一个齿轮转动的时候,其它齿轮是怎样的?3、帮助幼儿观察一个齿轮转动可以带动其它齿轮一起转动。
二、发现大齿轮能带动小齿轮更快的转动。
1、将自行车倒置,观察它的齿轮。
师:自行车前面的齿轮和后面的齿轮有什么不一样?转动脚踏板,请幼儿观察链条怎样带动小齿轮转动?请幼儿数一数,转动一次脚踏板时,后轮转了几圈?2、总结:大齿轮能带动小齿轮更快的转动。
三、用齿轮玩具制作齿轮组,感知齿轮运转的原理。
师:怎样才能让两个齿轮一起转动起来?请幼儿利用齿轮玩具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看能不能让两个齿轮同时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