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中学生的励志故事

给中学生的励志故事

给中学生的励志故事
很早以前,我就在电脑里收藏了这两段让我百看不厌的视频。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
至像祥林嫂逢人必讲阿毛一样,逮住一只耳朵就狂热地推荐这两段视频。

我在心里把它们
唤作“魔幻隧道”——你从隧道这边进去时是一个人,从隧道那边出来时却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连你自己都快要认不出的人。

你怎会拒绝这样的重塑?
当鲁菲丝小姐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天真地坐在爷爷的腿上,愉快地答应老人家今
生要完成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
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鲁菲丝小姐很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件事,却为第三件事犯了难。

究竟什么才是“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呢?有一年春天,已不再年轻的鲁菲丝小姐喜
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颜色各异的鲁冰花,这时,她突然就明白了自己要做的
第三件事是什么了。

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鲁冰花的种子。

带着一份隐秘的欣喜,她随手将花籽撒到了乡村路旁、教堂后面、学校附近。

第二年春天,她撒种子的地方开满
了各色的鲁冰花。

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情——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曾经是一片干旱的黄土地。

河水的脚步走不到这里,绿
色朝这里望上一眼就枯黄了,人与鸟都已远走高飞。

一个叫布非耶的牧羊人来到这里,毅
然承担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这片高原不是他的,也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但在漫长的34
年间,布非耶不停歇地种树、种树、种树。

战争在远方诉说着人类的罪恶,快要变成哑巴
的布非耶用执拗的心与一天天长高的橡树、桦树、山毛榉亲切交谈。

就这样,这个“上帝
的优秀选手”硬是把贫瘠的高原变成了梦中的模样——森林茂密,泉水清澈。

人与鸟惊喜
地赶过来,打量这个不可思议的人间天堂。

据说,直到今天,“花婆婆”鲁菲丝和“种树男人”布非耶都不曾离去。

在我看来,“上帝的优秀选手”当然不会是抱怨狂,也不会是空想家。

在一片没有花、没有树的土地上,他们能看见自己的责任。

他们用撒种这样一个动作,深情阐释一介微尘
般的生命与广袤大地之间美妙而又恒久的关联。

他们有能耐枕着一粒小小的种子,听到娓
娓花语,阵阵林涛。

他们的期待更像季节的一句允诺,不会落空,不会失信。

没有功利心,或者不如说有大功利心——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限敬慕布非耶,希望自己持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撒播道德
的种子、知识的种子,培植出一个诗意高原。

人生多么匆遽,充其量不过是“四亿次眨眼”。

当我们的眼睛正幸运地享有眨动的权利时,不要让它在那些速朽的物质上过多逡巡,让它去追索那可以为自己带来“终极快感”的目标吧——揣着一包花籽或树种上路,在一
个可以期待美丽结局的故事中流连、迷醉,把你对这个星球深挚的爱变成能够遗传给后人
的神奇的“DNA”,让世界在千百年之后依然有兴致对它的公民说:这里,曾有过一个
“上帝的选手”,一个“人类的增光者”……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中学读高中。

班里的小亮、李宇和我是好朋友,我们三人一起打饭,一起去图书馆……1998年,我们参加了高考。

二十多天后,结果出来了,我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小亮考上了南开大学,李宇却落榜了。

有一天,我和小亮一起去县城,回母校办理一些手续,中午就办完了,吃过午饭,我们一起骑着单车往回走,途中路过了李宇家所在的那个村庄,我便把车子停下了,对小亮说:“我们进村去看看李宇吧!”小亮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看,还是别去了吧!”“为什么呢?我们三个是好朋友,他没考上大学,我们去安慰他一下不应该吗?”我不解地问。

小亮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没有站在李宇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李宇家里很困难,供他上学不容易,全家人一直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他自己也十分渴望能上大学,但事与愿违,他今年什么也没考上,而我们两人都考上了,而且还是不错的大学,我们现在去看他,这样强烈的反差会无形中对他造成伤害,无论是他家里人还是他本人,都会感觉心里不舒服……”我一听,感觉很有道理,在那样的情况下,的确不适合去看他,虽然他不会冷淡我们,但我们的出现一定会让他在心理上很尴尬,我们的好心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心别人,也要选择正确的时间,在那种情况下,不去打扰他就是对他最好的关心和安慰。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德国小说家冯达诺。

冯达诺在家乡时曾经与一个姑娘倾心相爱,后来那个姑娘移情别恋,冯达诺在失恋的痛苦中远走他乡并潛心创作,日后因《特莱勃尔夫人》、《布利斯特》等作品而成为著名作家。

多年后他衣锦还乡,在街头远远地看到了已经为人妻母的昔日恋人,她生活得不好,当时正在街头摆着一个菜摊艰难度日。

看到这一切,他立即转身从另一条路绕了过去。

随行的人不理解他的做法,他说:“我不能让自己的光芒伤害别人!特别是在别人不如意的时候……”
不让自己的光芒灼伤别人,这是一种让人敬仰的人格操守,它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睿智的交往技巧,也是一种善心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是对自己内在人格的修炼,更是对他人心灵的一种呵护。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不久前去拜访一位知名的书法家。

这位书法家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耳聪目明。

我恳切地向其索求墨宝珍藏。

老人家并没有拿架子,欣然提笔,问我写什么字。

我说随便。

只见书法家手起笔落,在提顿之间,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笔画遒劲有力。

“挖藏得金。

”我看着宣纸上的四个大字读出声来。

果然是好书法!我在内心里赞叹着。

重新落座之后,书法家捻须微笑着问我:“知道我为什么写这四个字么?”我摇头。

老人说:“这四个字是一句卜辞,并且还有一个故事。

”“卜辞?”我更有些疑问了。

接下来,书法家向我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那是七十多年前,当时书法家还不满十岁。

一天,他母亲找街头算命的瞎子给儿子算了一卦,算完卦后母亲闷闷不乐。

时隔多日之后,儿子才断断续续了解到母亲不高兴的原
因。

原来,算卦的瞎子说他的命不好,用卦书上的话说就是“掘井无泉”,也就是他一生
无论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而和他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是“挖藏得金”的命,一生会有
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自此,“掘井无泉,挖藏得金”这两个词就深深地扎根于书法家幼小的心灵里。

不过
书法家并没有和母亲一样闷闷不乐,相反他憋足了一股劲,他要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掘出“泉水”。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寒来暑往,他遍访名师,临池不辍,终成一家。

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当年的邻居孩子因为相信了荣华富贵的命运,整日游手好闲,一生穷困潦倒,
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书法家最后说:“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
要你努力去挖就能得金,努力去掘就会有泉。


书法家的话让我沉思良久。

金藏于沙,泉隐于土。

要想收获至宝、获取甘甜,就要躬
身挖掘,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愿意寻求的是一条捷径。

但有些“捷径”并不能让人顺利地实现理想,却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跌
进深渊。

也许有人会说,缺乏方向的挖掘是徒劳的,但是,不付出实际行动,不遭遇失败
和挫折,又怎么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这就是许
多人取得成功的信条。

我小心地收藏起那幅墨宝。

在内心里,我同时收藏起书法家那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
人生感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