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可靠性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在工程中用以衡量产品质量的动态指标是(A、可靠性)2、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C、可靠性预测)3、属于可靠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关联方面的是(D、可靠性数学)4、包括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技术环节的是(D、可靠性工程)5、下列不属于可靠性要点的是(A规定方法)6、可靠性是产品在(C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7、属于可靠性特征量的是(D失效概率密度)8、衡量产品可靠度的重要尺度是(B寿命特征)9、下列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D试件的寿命)10、下列不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是(D产品的合格数)11、应用最广泛并且也是一种基本的概率分布的是(A正态分布)12、用于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寿命,也用于产品寿命试验时失效时间的统计分析的分布是(B)13、指数分布描述了产品(B偶然失效期的寿命分布)14、下列反映了所得结果的可信程度的是(B区间估计)15、点估计具有(A无偏性)44、机械设计中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D结构强度的可靠性)16、要使零件能正常工作,强度与应力的关系是(A大于)17、属于随机变量进行数学运算时常用方法的是(D代数法)45、随机载荷是一种无规律的载荷,对其只能用的描述方法是(B试验统计)18、通常用来描述小批量产品的离散程度的是(B极差)19、材料力学特性参数包括(D材料的弹性模量)20、疲劳强度修正系数包括(C应力集中系数)21、主要承受扭矩的轴是(A传动轴)22、圆柱螺旋弹簧的基本失效模式是断裂和(A疲劳破坏)23、系统可靠性与组成系统的哪项无关(A单元功能)24、在单元数目和单元可靠度相同的情况下,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与并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的关系是(C高于)25、当单元可靠度相同时,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度最高的是(A两个单元)25、当单元可靠度相同时,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最低的是(A两个单元)27、当储备单元完全可靠时,储备系统的可靠度与并联系统的可靠度的关系是(C大于)28、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为单元可靠度之积,而系统的失效率为各单元失效率之(A和)29、下列方法适用于各单元失效率为常数的串联系统的是(AGREE分配法)30、下列不是选择元器件的基本依据的是(A元器件的外形)31、为了抑制电容引起的浪涌电流,可以串联一个(B电感)32、可靠性设计中必须采用的设计技术之一是元器件的(A减额使用)33、属于电阻器主要降额参数的是(D电压)34、属于传导干扰的形式(B电感耦合)35、白盒测试法包括(A多重条件覆盖法)36、下列方法属于黑盒测试法的是(A等价类测试法)37、FTA方法采用的演绎推导方法是(A自上而下)38、严重度可分为几个等级(D4)39、FEMA方法采用的归纳分析方法是(B由下而上)40、故障树符号包括(D事件符号)41、下列属于下行法步骤的是(C逐级置换)42、按可靠性试验环境分类的是(D现场试验)43、属于机械产品加速寿命试验的应力类型的是(A恒定应力)二、多项选择:1、可靠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A、B、D)2、可靠性工程的主要内容:(A、B、C、D)30、可靠性设计具有(A、C、D)3、可靠性要点包括:(A、B、C、D)4、浴盆曲线的三个阶段:(A、B、D)5、常用寿命指标:(A、B、C、D)6、有效度函数可分为:(A、B、C)7、连续型分布包括:(A、B、C、D)8、离散型分布包括:(A、B)30D9、随机变量进行数学运算的常用方法包括:(A、B、D)10、材料力学特性参数包括:(A、B、C)11、疲劳强度修正系数包括:(A、B、D)12、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A、C、D)13、下列属于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的是:(A、B、C、D、E)14、下列属于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中特有的方法的是:(热设计B、冗余设计C、耐环境设计D、电磁兼容设计)15、下列属于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中特有的方法的是:(A、B、C、E)A、降额设计B、热设计C、冗余设计E、耐环境设计29、电子产品系统方案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A、B、C、D)A、简化方案B、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C、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D、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28、典型的过应力包括:(A、B、C、D)A、浪涌B、静电C、噪声D、辐射16、为了抑制电感负载产生的瞬态反向电压,保护器件,可采用哪几种形式:(A、B、C、D)A、并接一个电阻B、并联一个RC支路C、并联二极管D、采用齐纳二极管17、潜在通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B、C、D)A、潜在电路B、潜在时间C、潜在标志D、潜在指示18、热设计解决方法:(A、B、C)A、降额使用B、隔热C、散热设计D、冷却处理19、传导干扰的形式:(A、C、D)A、共阻耦合B、电压耦合C、电感耦合D、电容耦合20、辐射干扰的形式:(C 、D ) A 、电感耦合B 、电容耦合C 、辐射场耦合D 、感应场耦合21、环境防护原则:(A 、B 、C ) A 、热环境防护B 、力学环境防护C 、电磁环境防护D 、空气环境保护22、白盒测试法包括:(B 、C 、D 、E ) A 、边界测试法B 、路径覆盖法C 、语句覆盖法D 、判断/条件覆盖法E 、多重条件覆盖法23、故障树建树的步骤:(A 、B 、C 、D ) A 、熟悉系统B 、确定顶事件C 、确定边界条件D 、故障树建造24、上行法步骤:(A 、B 、D ) A 、逐级写B 、逐级代C 、逐级置换D 、运用逻辑运算法则25、下行法步骤:(A 、B 、C 、D ) A 、列表开始B 、逐级置换C 、列表方法D 、化简26、可靠性试验的要素:(A 、B 、C 、D 、E ) A 、试验条件B 、试验时间C 、样品抽取D 、故障判别原则E 、试验数据处理27、筛选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A 、B 、C 、D 、E ) A 、筛选目的B 、筛选程序C 、筛选应力D 、筛选方法E 、筛选剔除率三、填空:1、在工程中(可靠性)是用以衡量产品质量的动态指标。
2、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人员,提高产品使用率。
3、进行(可靠性试验)可以证实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
4、衡量产品可靠度的重要尺度是(寿命特征)。
5、数学期望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值)。
6、方差反映了全部随机变量值分布的(离散程度)。
7、结构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与传统机械强度设计理论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对相关(物理参数)的处理。
8、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在微元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力称为(应力)。
9、构件承受应力的能力极限称为(强度)。
10、可靠度计算的一般表达式:δδδd dS S f f t R c b a ])()[()(⎰⎰=11、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如果每一随机变量的变异系数小于0.1,则综合后的函数可认为是(正态)分布。
12、动载荷可分为确定性载荷和(随机)载荷13、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式是()σK σa )1(1-+=σσa q K 14、轴按所受的载荷分为(传动轴)、心轴和转轴。
15、圆柱螺旋弹簧的基本失效模式是疲劳破坏和(断裂)。
16、在可靠性工程中,常用(可靠性系统逻辑图)表示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功能可靠性关系。
17、逻辑图作用:一是反映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二是为计算系统的(可靠度)提供数学模型。
18、串联系统的失效率(大于)该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失效率。
19、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提升,并串联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20、采用分析系统“正常”、“失效”的各种状态的布尔真值表法来计算可靠度的方法称为(状态穷举法)。
21、可靠性分配的本质是一个(工程决策)问题。
22、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两部分。
23、质量等级越低,对应的质量系数值(越大)。
24、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分为(传导)和辐射两种。
25、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是可靠性工程中常用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26、在进行FMEA分析时,可用硬件法和(功能法)两种形式。
27、危害度分析可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
28、故障树是一种评价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29、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基础是(故障树)。
30、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出产品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四、名词解释: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3、失效率:是工作到某时刻时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以后的下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4、有效度:是指可维修的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在某时刻具有或维持其功能的概率。
5、维修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6、随机事件:这种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而大量试验结果又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7、串联系统:在组成系统的各单元中,只要有一个失效,则系统就失效的系统。
8、并联系统:组成系统的单元仅在全部发生故障后,系统才失效的系统。
9、表决系统:一个由n个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只要其中k个单元不失效,系统就不会失效的系统。
112C 10、可靠性分配:是将工程设计规定的系统可靠度指标合理地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个单元,确定系统各组成单元的可靠性定量要求,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11、等分配法:是对系统中的全部单元配以相等的可靠度的方法,不考虑各个子系统的重要程度。
12、潜在通道:是指在系统所处的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未预期到的通路。
13、热设计:是采用适当可靠的方法控制产品内部所有电子产品的温度,使其在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超过稳定运行要求的最高温度,以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安全性,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14、失效:是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即产品不再能够达到设计文本中规定的产品功能。
15、危害度:是综合产品每一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和其在系统故障中所占概率的综合性指标,以评价产品故障对系统影响的大小。
五、简答题:1、可靠性特征量有哪些?1 可靠度、2 不可靠度、3 失效概率密度、4 失效率2、可靠性要点包括?1 产品、2 规定条件3、规定时间4、规定功能3、常用寿命指标包括?1 平均寿命2、可靠寿命3、中位寿命4、特征寿命4、材料的力学特性参数包括?1 材料的弹性模量、2、材料的静强度指标、3、材料的疲劳强度5、对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析的结论? 1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与组成系统的单元数量n 及单元的可靠度有关2 串联系统的失效率大于该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失效率3 若串联系统的各个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则该系统寿命也服从指数分布6、可靠性分配方法有哪些? 1 等分配法、2 相对失效率法3 相对失效概率法、4 AGREE 分配法、5 成本最小分配法7、储备系统与并联系统的区别? 区别是并联系统中每个单元一开始就同时处于工作状态,而储备系统中仅有一个单元工作,其余单元处于待机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