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民间故事

第五章 民间故事


3)传奇童话 具有民间传说色彩,然而童话特征更为鲜明的幻想故事。如 义和团故事中的 《渔童》 有个在龙河上打鱼的老汉,在河水凶猛的晚上,看到河中金 光闪烁,便在第四天晚上冒死去打捞,终于打捞到一只脸盆, 脸盘里有荷花、有鲤鱼、有孩童,老头很高兴,把它放在岸 边的草丛里,一天晚上,只见小孩童从荷花里跳出来,伸出 渔竿在脸盘里钓鲤鱼,钓得水花四溅,到天亮时,老汉一看, 脸盆四周都是金豆豆,他拾起金豆豆,拿到集市上去花,没 想碰上了牧师,牧师便到县衙告他,说是偷他的,老汉气不 过,把脸盆摔烂了,小孩童活了,把牧师钓起甩到西天去了, 吓死了县官,孩童扶着老汉走了。
民间故事特点: 贴近生活。相对于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幻想性减弱,现实性增
强。
泛指性。民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姓名都是含糊的、不确定
的。
类型化。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上都有类型化的趋势,为民间故事的AT
分类法的发明提供了启示和线索。
民间故事的类型 民间故事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 以按内容进行分类,如钟敬文的《民间文学概 论》将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 民间寓言、民间笑话。也可以按照故事的结 构方式进行分类,如链接式、递增式、递进 式,更可以按情节进行分类。
第一节
民间故事
故事的概念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有广义 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是指包括神话、传说 在内的一切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狭义的民间 故事则指除神话、传说以外的一切散文形式的口头 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是指那些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大 多具有完整而富有趣味的情节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 的口头散文作品。
B、田螺姑娘型 《搜神后记·白水素女》:“晋安帝时候官人谢端,少 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 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悯念之。 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 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 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 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 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 邻人笑曰:“卿已自娶妇,密著室中炊暴,而言我为 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F、狼外婆型 。我国的“狼外婆”型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下: 一、 〔母亲和孩子们〕 (a)母亲离家时嘱咐孩子们(通常是 两个或三个孩子)看家,在她回家以前不要随便开门。 (b)母亲 在路上遇到妖怪,并且被它吃了。 二、 〔女妖进门〕 (a)女妖通常是狼或老虎,来到这一家,自 称是他们的母亲、外祖母或其他亲戚,叫孩子们开门。 (b)有 时,孩子们问问题,女妖使用诡计骗了他们。通常都是他们并 不多疑,就打开了门。或其他的发展。 (c)孩子们去看他们的 外婆,在路上遇到了女妖,女妖假说是他们的外婆,他们就跟着 它到它的家里去了。 (d)孩子们在家里感到孤单 ,寻找或大 声叫唤外婆,女妖扮成外婆来了。 三、〔女妖在屋里〕一旦进到屋里,(a)女妖奇怪的容貌、 形状等被一个或两个大孩子注意到。(b)女妖怕亮光。(c)坐 在敞口的篓子、坛子或大桶上,它的尾巴常常弄出格拉拉的 声音。它催着孩子们赶快上床睡觉,在床上它吃了一个或更 多的孩子。
第五章 民间故事
艾伯华(1901-1989) 德裔美籍社会人类 学家、民俗学家、 东方语言学家。他 的研究遍及亚洲和 一些欧洲国家,所 出版的有关人类学 和民俗学的研究著 作,如《中国民间 故事类型》、《土 耳其民间故事类型》 等,均在国际学术 界有较大影响。
译者: 王燕生 / 周祖 生 作者: 艾伯华 ISBN: 9787100027106 页数: 53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书: 中国民间文化 探索丛书 定价: 27.2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9-02-01
民间故事的价值: 娱乐价值 教育价值 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艺术价值 立足现实、富于幻想、结构曲折,对作家创作有借鉴价值。 文化资料价值 研究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我们以钟敬文先生的《民间 文学概论》为基础,按内容 将民间故事分为: 民间童话、生活故事、民间系列。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AT”分类 法,其中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 间故事类型索引》即是以此为基 础而编撰的。
“AT”分类法,主要是情节分类。 AT分类法 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 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Anitti A.)发表《故事类型索 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 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 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 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 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Smith)出版了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 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 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 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 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中国故事类型研究概况 1928年,钟敬文发表了《中国民谭型式》一文,归纳 出中国民间故事的45个类型。 1937年美籍德国学者艾伯华出版了德语版的《中国民 间故事类型》,该书从3000篇故事中归纳出了300多 个类型。它有限地参考了AT分类法,但并没有采用 AT分类法的编码体系。 1978年美籍华人丁乃通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国民间故 事类型索引》,严格运用AT分类法及其编码体系,系 统地分析、归纳中国的民间故事。 2000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的金荣华出版了《中国民 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该书在AT分类法和丁乃通著 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出版了《中国民间故 事类型研究》,是运用类型理论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 著作。
G、怪孩子型: H、神奇宝物型: I、画中人型: J、问活佛型:
2)动植物童话: 以拟人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体作为角色来展开情 节的民间故事。它格外为年龄幼小的孩子们所喜爱。 如《小鸡崽报仇》。 凶恶的野猫吃掉了老母鸡,留下的小鸡崽们决心为 妈妈报仇。它们求助于周围的小伙伴——缝衣针、 牛屎、螃蟹、毛栗、棒槌等,得到积极的响应。最 后便集聚到野猫家里,各展所长,齐心合力把这个 凶残霸道的家伙打死。
E、蛇郎型 嫁蛇:农民因采花或 砍柴得到蛇的帮助,答应将一女嫁给蛇。 大姐二姐均不体谅父亲的为难处境,只有三妹愿意嫁蛇以救 父。 遇害:三妹嫁蛇后,蛇变形为人,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生 活。姐姐怀着妒意害死了妹妹,冒充她做蛇郎的妻子。 变形:三妹灵魂不灭,变为小鸟;小鸟被姐姐杀死后变成竹 子或枣树;竹子或枣树被砍后,变成竹床和小凳,不断揭露 真情,亲近蛇郎。谴责姐姐的罪行。 团圆:妹妹复活,与蛇郎团聚,姐姐丑行败露,被蛇郎撵走 或羞愧自尽。
第二节 民间童话
1。民间童话概念 民间童话就是以浓厚的幻想来概括反映广大 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意愿的故事。 幻想:幻想的形象、幻想的情节 反映:象征性的——大多以被压迫者取得大 快人心的胜利、曲折的;
2。民间童话的类型
民间童话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1)神怪童话或“魔法童话”:
以仙人、精灵或神奇魔法、宝物等等为主要活动角色的民间 故事。 A、天鹅处女型 《搜神记》:“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 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 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 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 复以迎三女,女亦得去。 ”
四、〔幸存者惧极而逃〕没有死的孩子(a)、在黑暗中听到 格吱格吱咬嚼的声音。(b)向假外婆要一点它吃的,却得到 自己同胞的被吃剩下的身体的一部分,通常是手指。(c)发 现了另一些可怕的事。(d)她得许可离开了屋子,但是(e) 往往是用绳子一类的东西绑着她的身体,后来她又解开绳 子绕到另外的东西上。(f )然后逃到一个高的地方去,例如 一棵大树或院子里,或邻居的家里。 五、〔惩罚女妖〕当女妖发现受了骗,就去寻找,找 到了逃跑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a)说得它用绳子绑着自己 的身体,然后让孩子往树上拉,孩子拉到一半的时候,把 它一再地摔到地上。(b)扔尖利的或很重的东西打它。(c) 浇石灰水、盐水或滚热的油在她身上或嘴里。(d)告诉妖怪 说要打雷了,说服它藏到柜子或箱子里去,然后钻了洞往 里浇开水。(e)用别的方法伤害它,或杀死它。
D、狗耕田型:“两兄弟”型: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中的“旁虢”。 故事的情节一般是:有兄弟二人(或三人),哥哥贪心,弟 弟忠厚。分家时,哥哥得到大部分家产,弟弟只得到一只狗 和一点贫瘠的土地。分家后,狗给弟弟拉犁耕田;死后变成 老鸦在柳树上给弟弟排泄出金子;后来又变成雁在弟弟的柳 条筐里下蛋,弟弟一再得到好处,当贪心的哥哥依样去做时, 却屡次得到相反的结果。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 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 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 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 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 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 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 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 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 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 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 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禖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 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 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后以鸡鸣出去,平旦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 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 所视螺,但见女,乃到处下,问之曰:“新妇从何 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 去。答曰:“我天汉中白衣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 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 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 现,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 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 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毅然而去。 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 是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