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3分)(2007青海)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本文详略上如何安排?(2分)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2007河北)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翻译:(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邹忌想起为王进间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什么新的理解?(3分)三、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11分)(2007兰州)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河曲智叟亡以应(3)惧其不已也(4)无陇断焉2、翻译下列句子(4分)(1)甚矣,汝之不惠(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和“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联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的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1)江(长江)阴(2)洛(洛河)阳(3)衡(衡山)阳(4)华(华山)阴4、愚公的精神很可贵,但是现实社会,你对他的做法是否赞成呢?请写出理由。

(3分)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公与之乘C、所欲有甚于生者D、故不为苟得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大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2、翻译句子(4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4、解释划线的字(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人皆有之(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4)乡为身死而不受5、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人物,请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2分)6、你能说说文中“舍生取义”的“义”与社会上哥们儿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3分)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10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2、翻译句子(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那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9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0.5分)2、甲段中的“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1.5分)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均可)(2分)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乙段文字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5、在公众的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为人们所称颂,除了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七、作文(50分)同学们在学习期间经历了课堂上的各种各样的考试,也经历了课堂外的种种考试,其中有的对你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请以“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读都可以写。

参考答案一、1、(1)参与(2)鄙陋,指目光短浅(3)虚夸,以少报多(4)倒下2、B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

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4、语言及动作描写详写了战前论和战后总结,略写了战斗经过(两点各1分)5、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能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两点各1分)6、意思对即可,但要阐明理由。

二、1、(1)长,指身高(2)偏爱(两点各1分)2、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2分。

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3、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两点各1分)4、邹忌用自身的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章向刘禅直言相劝(3分)5、从“忠言未必逆耳”这个角度来答,并写出理由(3分)三、1、(1)草木(2)亡:同“无”(3)停止(4)隔绝(各0.5分)2、(1)你太不聪明了(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各2分)3、(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各0.5分)4、意思对即可(3分)四、1、A2、(1)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