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信息
高校理科研究
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பைடு நூலகம் 李 丹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图像分割的一种常用方法——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最新进展,同时介绍了以肺 CT 图为例应用迭代法分割出肺实质,最后指出了图像分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像分割 医学图像 迭代分割
参考文献 [1]安宁,林树忠,刘海华,崔慧.图像处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仪器 仪表报,2006,27(6):792- 794. [2]李强.图像分割中的阈值法研究[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8, Vol.6.No.6:52- 54. [3]罗渝兰,王景熙,郑昌琼. 图像分割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计 算机应用[J], 2002, Vol.22,No.8:20- 22. [4]张桂林,陈益新,李强等.基于灰度与边缘的图像分割方法[J].华 中理工大学学报,1994(5). [5]赵春燕,时秀芳,闫长青.图像分割综述.中国科技信息.2009(1): 42- 43. [6]Fan, Sophie Jiu Xiao.Edge based region growing- A new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A].Proceedings VR CAI2004- ACM SIGGR AP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R eality Continuu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2004:302- 305.
— 498 —
分割方法的阈值确定主要依赖于灰度直方图,而很少考虑图像中像素的 空间位置关系。因此当背景复杂,特别在同一背景上重叠出现若干个研 究目标时,容易丧失部分边界信息,造成分割的不完整[4]。在含有强噪声 干扰时,阈值分割方法也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分割结果。
3.迭代法进行肺 CT 图像分割 迭代法基于最优逼近的思想,通过迭代的过程选择一个最佳阈值, 实现图像的分割。其基本算法如下: 统计图像中各像素灰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 Gmax 和 Gmin, 置迭代控制变量 k=0,令阈值 Tk=(Gmax+Gmin)/2,并将其作为初始阈值; 根据阈值 Tk 将图像分割为目标和背景区域,分别求出两区域的平 均灰度值为 M0 和 M1; 令迭代控制变量 k=k+1,求出新的迭代阈值 Tk+1=(M0+M1)/2; 若 Tk+1=Tk,则终止迭代,Tk+1 即为所得阈值,否则继续迭代。 迭代法本质上是一种简单的两均值聚类技术,每一次迭代对应的 目标和背景区域的均值 M0、M1 分别为相应的聚类中心,而分割阈值 Tk 与 M0 和 M1 的距离分别为各自聚类半径,以两区域均值基本不变时的 阈值作为迭代法最终分割阈值,完成图像分割。 如图 1 即为肺 CT 图用迭代法分割出肺实质的结果。
(1)原始肺部 CT 图像 (2)一维灰度直方图 (3)迭代法分割结果 图 1 迭代法分割
对于直方图呈现双峰形状且峰谷特征比较明显的图像,迭代方法 可以较快收敛到满意结果,此时迭代所得的阈值分割图像结果很好,能 较好区分图像的前景和背景的主要区域,但是对于图像直方图双峰特 征不明显,或目标和背景比例差异悬殊情况下分割效果可能不理想。对 某些特定图像,迭代过程中微小数据的变化甚至会引起分割结果的巨 大变化,导致分割失效,这是由非线性迭代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也 即俗称的“蝴蝶效应”造成的。
1.前言 近年来医学图像分割由于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始作为 一个重要的课题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分 析和计算机视觉中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其它高级医学图像分析和解释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医学图像的分割其目的是根据某些特征(如灰度 级、频谱、纹理等)将一幅图像分成若干有意义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 某一区域内表现一致或相似,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也就 为目标分离、特征提取和参数的定量测量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得 更高层的医学图像理解和诊断成为可能。 对于模式识别上的应用,理想的分割结果应该是:不考虑物体对象 内部的细节与微小的颜色变化,把一个物体对象只表示为一个或少数几 个分割区域[1]。从本质上讲,图像分割是一个基于某些属性对像素进行 分类的过程,因此对像素进行聚类分析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图像分割问 题可以等效为图像灰度等属性的无监督分类,分类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定 义属性一致性准则。通常选用的属性一致准则有:灰度一致性,纹理的统 计特征一致性等。 医学图像分割在医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 值,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感兴趣区域,便于医学图像的分 析和识别。(2)测量人体器官、组织或病灶的尺寸、体积或容积,有助于医 生诊断、随访或修订对病人的治疗方案;(3)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和可 视化。(4)用于在保持关键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压缩和传输。这在远程 医疗中对实现医学图像的高效传输具有重要的价值;(5)用于基于内容 的医学图像数据库检索研究。 2.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阈值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图像分割方法,因其实现简单、计算量相对 较小、性能较稳定已经成为图像分割中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分割技 术之一。 对灰度图像的取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 之中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与之相比较,灰度值 大于阈值的像素为一类,灰度值小于阈值的像素为另一类。这两类像素 一般分属图像的两类区域,从而达到分割的目的。从该方法中可以看 出,确定一个最优阈值是分割的关键,阈值分割实质上就是按照某个准 则求出最佳阈值的过程。为了提高图像中感兴趣目标和背景的分割精 度和效率,目前人们运用信息熵、最优化方法、模糊集合论、数学形态 学、小波变换等数学理论或工具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基于直方图统计特 征的阈值选取和分割技术,现有的大部分算法都集中在阈值确定的研究 上。 阈值分割的优点是计算简单、运算效率较高、速度快。全局阈值对 于灰度相差很大的不同目标和背景能进行有效的分割。当图像的灰度 差异不明显或不同目标的灰度值范围有重叠时,应采用局部阈值或动 态阈值分割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一般不 考虑空间特征,因而对噪声很敏感[2]。在运用阈值法进行图像分割的过 程中由于每个像素的所属类别只依赖于它的数值,能够实现并行的快速 实时操作,这使得阈值法常常作为关键的预处理步骤被用在各种图像 处理过程之中。 常见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有: (1)单阈值法,用一个全局阈值区分背景和目标。当一幅图像的直方 图具有明显的双峰时,选择两峰之间的谷底作为阈值,可获得良好的分 割效果。大多数图像直方图变化多样,很少表现为明显的双峰。此时用单 阈值法,效果不佳。 (2)双阈值法,用两个阈值区分背景和目标。双阈值法是对单阈值法 的改进,通过设置两个阈值,以防单阈值设置阈值过高或过低,把目标像 素误归为背景像素或把背景像素误归为目标像素。 (3)多阈值法,当存在照明不均,突发噪声等因素或背景灰度变化较 大时,整幅图像不存在合适的单一阈值,单一阈值不能兼顾图像不同区 域的具体情况,这时可将图像分块处理,对每一块设一个阈值。因此,多阈 值法又称为动态阈值法和自适应阈值法。这种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 度比较大,但抗干扰能力较强,对采用全局阈值不容易分割的图像有较 好的效果。阈值分割方法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地选择阈值。最常用方法是 利用灰度直方图求双峰或多峰,选择两峰之间的谷底作为阈值[3]。阈值
4.结论 从图像分割研究的历史来看,可以看到对图像分割的研究有几个明 显的趋势:一是对原有算法的不断改进。二是新方法、新概念的引入和多 种方法的有效综合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的任何一种单独的图像 分割算法都难以对一般图像取得令人满意的分割效果,因而很多人在把 新方法和新概念不断的引入图像分割领域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把各种方 法综合起来运用[5]。例如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的 Fan.sophie 等提出的将 边缘检测与区域生长法结合的基于区域生长的边缘分割方法[6]。总之图 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 析和理解的基础。随着实际应用的需要,对图像分割方法进行深入的研 究,不断改进原有方法,提出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