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8.土与火的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彩陶的基本知识;归纳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通过观察课件演示、教师示范和作业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彩陶的感受。

2.了解彩陶艺术特色以及制作方法,初步认识彩陶的结构、器形特征,掌握泥条盘筑的方法,完成制作一只罐或盆,尝试着在造型上有所突破。

3.通过欣赏及表现,感受彩陶的艺术魅力,提高对彩陶的鉴赏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情结。

【教学重点】掌握泥条盘筑法,并能够有创意的完成一个罐或盆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的欣赏与学习过程中,了解彩陶的造型特色及其艺术风格,感受彩陶的独特魅力。

【教学具准备】紫砂泥每人一块,小工具一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视频(课件1)这就是一块普通的陶泥,这个转动的机器叫拉胚机。

现在我们看到的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就可以把细软的黏土加工成盆盆罐罐,画上图样,涂上颜色,放进土窑,经过火的高温烘烤就变成了坚硬的陶器。

陶器就是土与火的艺术。

(板书)
2. (课件2舞蹈彩纹陶盆)这就是一件彩陶盆,猜猜它有多大岁数了?(4800)这可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古人制作的陶器大多都是生活用品)看这上面还有一群孩子的尽情舞蹈,所以它的名字就叫舞蹈纹彩陶盆。

二、新授
1. 出示一件陶罐,了解陶罐的组成部分。

口、耳、腹、底。

2. 观察图片上的四件彩陶,从外形上比较一下,给他们分分家,和小朋友讨论一下,谁和谁是一家呢?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3. 汇报,小结。

(课件3、4)像这样口大、底大,个子不高,肚子不大的我们就叫它盆;这种个子高一些,口和底都小一些的大肚子我们就叫它罐。

罐子有的有耳朵,有的没有耳朵。

4. 看一看你们桌子上面的作品是盆还是罐呢?仔细瞧瞧,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用泥片和泥条,泥条绕成的)(板书:泥片泥条)可是这个大肚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会吗?请你来试一试。

老师帮助学生完成,把泥条往外拉一拉。

如果想盘得越来越小呢?
5. 这种方法就是最古来的制陶方法,叫泥条盘筑法。

(板书:盘筑)
6. 我这有只盆子,比刚才你见到的多了些什么?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这只罐子呢?(板书:装饰)
三、学生作业。

1. 今天我们两个孩子完成一件作品就可以了,你可以选择盆或者罐都可以?现在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盆还是罐呢?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合作?
2. 想要完成盆和罐的制作,小朋友首先要做什么?我们把压好的泥片放在透明的垫板上,这样便于我们保存作品。

然后呢?(压泥片,搓泥条提示:盆的底要大一些,罐子的底可以小一些。


四、教师个别辅导
学生可以做不同的盆和罐,适时表扬学生的泥条均匀,会合作。

装饰的特殊效果。

自评:学生制作的彩陶器形特征是否明显并交流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互评:选出造型装饰纹样古朴、原始感的作品。

教师点评作品中的亮点,然后请学生来评价作业中的亮点,从孩子的眼光来评价。

五、小结拓展
我们的盆和罐都做好了,现在还不是陶器,要怎么样才能算是陶器呢?要经过火的高温的烘烤。

那样的陶器才是土与火的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