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人性化医疗 践行核心价值观

坚持人性化医疗 践行核心价值观

坚持人性化医疗践行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性化医疗以医生的仁爱之心为起点,以医生的积极努力为途径,以医生的使命责任感为动力,以病患的优质医疗过程为成果。

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贯穿人性化医疗的各个层面,并提出坚持人性化医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于解决当前医疗行业中日益严峻的矛盾冲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与目前世界范围内日渐兴起的“人性化医疗”模式有很大程度上的内在一致性。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独特科学,其出发点是从生理上减轻人类之病痛,但其精髓在于情感的交流与人性的表达。

《黄帝内经·素问》中“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古训,就体现了中华先辈对医学领域中人文因素的深刻理解。

美国学者佩里格利诺也曾说:“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

然而自上世纪60年代现代科技大爆炸以来,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的飞速进步让临床医生对医疗仪器的依赖度大幅提升,明显弱化了原有医学模式中的医患交流环节,不仅医生忽视了医学行为中的人文关爱,而且医患双方的关系迅速恶化,从温馨友爱至相视陌路,从性命相托至各怀猜忌。

有鉴于此,医学领域中的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实行人性化医疗,让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人文有机结合,让异化的医患关系重归人性之路。

医学理论家对人性化医疗的定义虽然有很多种,但都赞同其是以医生的仁爱之心为起点,以医生的积极努力为途径,以医生的使命责任感为动力,以病患的优质医疗过程为成果。

认真审视人性化医疗的各个层面,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从医疗行为的个体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品德和道德准则,是华夏文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依旧毫不过时熠熠发光的核心理念,是病患、医生及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等所有医疗领域相关个人均需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他们在医疗行为中自我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以医疗行为中的关键人物临床医生为例,爱国是基于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只有将个人前途
与中国腾飞有意识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人生最广阔的天空。

人性化医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医生恪尽职守勤于钻研,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好、尽可能周全的优质服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职业精神。

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的道德基石,也是实施人性化医疗的重要条件,只有医生诚恳地对待病人,急患者之所急,才能取得病患的信任,有效地将医疗各方的合力集中到治病救人这一核心目的上来。

医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关心和帮助病人,让其在疾病的痛苦煎熬中切实感受到医生的温暖仁爱,自然会形成和睦友好的医患关系,才会真正开启人性化医疗之旅。

不难看出,只有临床医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的价值准则,才有可能具备人性化医疗模式中所着重强调的品德之光,才有可能摆脱设备依赖和技术至上等不良倾向,重建以人为本的临床诊疗新思维新方法。

2.从医疗行为的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人性化医疗行为个体间关系的高度凝练,是对人性化医疗秩序的生动描述,也是人性化医疗得以长久延续的制度保障。

医疗行为中患者有选择就医的自由,医生有生存提高的自由,医院有发展壮大的自由。

在人性化医疗模式中,医生的人性化服务赢得患者青睐,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发展从而给医生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间,这些自由的选择在人性关爱的背景下达成统一。

虽然在医疗行业中医生拥有先天性的信息优势,但是人性化医疗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向病患尽可能地详细阐述病情、提供治疗方案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努力填补二者在医疗认识上的巨大鸿沟。

此时的平等不仅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更多的是在精神、人文层面上尊重和保障医患各方的人权,从而实现医疗过程中的平等。

公平和正义是现代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根本利益的基本方式,完善的各级规章制度和法律是实现医疗各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但是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患者自身很难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来了解各个医疗环节,也很难理解很多时候现代医学貌似强大实则无奈的局限和困惑,再加上一些社会现实中非医学能解决的矛盾冲突,导致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恶性伤医事件层出不穷。

未来法律界人士对医疗领域适用法律及法律条款的及时修订,执法机构对医疗纠纷重视程度及执行力度的有力提升,都将为公正解决医患矛盾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更多的途径参与医疗管理。

人性化医疗认为依法行医只是医学人文的要求最低,医生不仅要遵守社会伦理及医学界所认同的医学伦理规范,在道德规范内行医,坚守一切医疗行为有利于病人的原则;更要通过医学的人性化将珍重生命、敬爱生命的精神渗透于各种医学技术之中,有效克服当代医学对人性的冷漠,才能从根源上大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使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

3.从医疗行为的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美好境界。

人性化医疗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社会氛围,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健康基础。

每个人都面对生老病死,医学的人性化还能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发挥突出作用,从人文、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增强健康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性化医疗才有可能达到的高深境界。

再次重视现代医学中人性这一基本要素才能抵御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的非理性扩张,寻求医学科学技术变革与医学人文传统之间的可靠平衡,并促进两者的合理融合,只有这种不断深入的人性化医疗,才能最和谐理想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当代共建和谐人文社会的大背景下,坚持人性化医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只有真正重视现代医疗中的人文价值,才能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医疗行为中的人文要素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紧密结合,才能规范并坚持人性化医疗的方方面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