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与变化
江西省吉水中学 鞠会强
山地景观
丘陵地形
平原景观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黄土原千沟万壑长白山天池
风蚀蘑菇
珠穆朗玛峰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 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
一、地质作用
(一)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 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BD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石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珠江三角洲的形成
(二)分类 依据能量来源可以划分为两种: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活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
出现高低起伏, 形成高山和盆地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地球内 部热能
太阳能 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堆积、固结成岩 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魏格纳的故事 ————大陆漂移说
南 美 洲
大 西 洋
非 洲
非 洲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 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 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轮廓
岩层
生物
板块的运动
1、全球由 六 大板块组成。 2、板块是不断 运动 的。 3、板块交界处地壳 活跃 , 多 火山 、 地震 。
断 裂!
3、断层
什么是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 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 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 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 的“书页”和“文字”。
岩石(层)年龄:上新下老。
背斜—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中间新两侧老 大洋海底—海岭处新,向两侧渐老。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过程:岩浆——各种岩石——岩浆——新岩石
谷地或低地 下降岩块 找石油、天然气 找水 工程建设等
岩层受水平 方向上的挤压 力或拉张力, 发生岩层变形 或错位。
(三)变质作用
岩石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 等内动力的影响,使物质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 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称为变质岩。
例如 石灰岩—大理岩 (石灰岩在高温条件)
从地震分布图上看,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这样分布?
4、地震
(1)概念 内部能量 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 地震是地球________ 引起的地壳震动。 (2)分类
断裂构造运动 所产生。 · 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特别是___________ · 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 · 冲击地震:地面受到山崩、滑坡、地面塌陷、陨石坠落 等原因引起。 · 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
汾河谷地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是否要考虑地质构造呢?
(1)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向斜部位,还是背斜部位? 为什么?
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为穹形 构造(类似于石拱桥)比较稳定。在这里开凿隧道,不易塌方、 渗漏,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且便于施工。
一般成山岭, 有时成为谷地
背 斜 向 斜
向上 拱起 向下 弯曲
中间老 两翼新
中间新 一般成谷地或盆地, 两翼老 有时成为山岭。
地 形 倒 置
褶皱地貌
褶皱山脉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 运动的了解,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地壳表面 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仍将持续……
作用因素
重力
河流、冰川、波浪、风、生物等
(一)风化作用
1、概念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岩石的疏松、 剥落、裂缝这些都是风化现象 。
2、类型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 化 (3)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3、风化壳
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表层,叫做风化壳。其是土壤 形成的基础。
滑坡、山崩、塌陷、陨石坠落、人工等也可以引起地震。
地震震级、烈度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 是表示地震强弱的量 度。地震释放能量越 大,震级越高。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的 破坏程度。
震级
3级以下
3~5级
5级以上
微震
小震
破坏性 地震
小结
背斜
褶皱 地 壳 运 动 断层 组合 应用
内力作用
山岭
向斜 内力作用 谷地 断块山 上升岩块
1、为什么我国 的黄土高原会 千沟万壑?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原始地貌
风化、侵蚀 外力搬运
侵蚀 作用
离开原位 沉积 固结成岩 现在地貌
外力 作用
固结 成岩
作用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地表或近地表 从高到低
外 作用地点 力 方向 作 物质 运动 决定 用 因素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内力作用的哪种形式?两个例子有何不同?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地壳运动的类型
挤压弯曲隆起: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
张裂:裂谷或海洋
相伴发生
水平为主
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地 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垂直为辅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时水平状的。
弯曲 。 岩层受力时会发生_____
(2)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注意什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 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E
C (1)图中五处,属于背斜的是 D ;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
( 2 ) 从 地 形 上 看 , C 处 是 山岭 , 形 成 原 因 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 (3)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D 。 (4)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E ____
(三)三大岩石关系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重 熔 再 生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C 岩浆岩
③
D 沉积岩
⑥
变质岩 A
② ①
3、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
④
岩浆B
重熔再生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冷却凝固
⑤
外力作用 ③ 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 ④ ____________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变质岩 岩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沉积岩 岩浆岩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在A、C、D三大类岩石中,可 找到化石的是_____ D 。
地垒—断块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华山北坡
东岳——泰山
从死海开始,一直到莫 桑比克海岸,横跨亚洲和 非洲,跨越50多个纬度, 总长6500千米 , 40多个带 状和串珠状的湖泊群。是 一条巨大而狭长的凹槽一 样的沟谷,宽度大约50千 米,两边是陡峭的悬崖, 高差最大的达千米以上。 谷底有两条平行的深长裂 隙,深达地壳底部,是地 下炽热岩浆喷出的通道, 这条通道使裂谷带成为大 陆上最活跃的火山带和地 震带,共拥有10多座活火 山和70多座死火山。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回答(1)~(2) 题
(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 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 B 故 (2)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2、板块边界
①生长边界(张裂区):
海洋(大西洋)、海岭、断层、裂谷(东非) ②消亡边界(碰撞区):海沟、岛弧、造山带(南亚)
思考:看此图可以推测哪些国家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看此图推测世界上主要山脉的形成? 可以推测各个海洋的面积的未来变化趋势吗?
可以推测各个大洲之间距离变化的趋势吗?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伸缩性)差,如果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强度(或承受能力),岩层 会怎样?
(1)二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 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 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 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海水侵蚀作用。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内力作用一般 起主导作用。内、外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有差异,内力作 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 提供了“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则不断地 把“粗毛坯”变成千 姿百态的形态。
(1)有个成语叫“稳如泰山”。这句话真的正确吗? 泰山并不稳,泰山每年都在以极小的速度上升。
(2)“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一分为二” 产生新大洋的序幕。这里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使得地 壳水平张裂而形成为裂谷。它的张裂速度似乎很慢,近200万年 以来的平均扩张速度每年2~5厘米。尽管如此,它的北段已经裂 开为一个窄海(红海)。照此下去,1亿年以后新的大洋将会在这 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