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寻求物流服务的模式与对比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寻求物流服务的模式与对比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寻求物流服务的主要模式及对比分析管理顾问、职业讲师徐剑(docentxuhotmail.)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物流,但是如何经营物流,业的说法也莫衷一是,不过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那就是自建物流系统和将企业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有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的企业。

下面是企业选择物流的五种模式:海尔模式———自建物流系统自建物流系统的企业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物流推进本部项目处处长周行将海尔物流特色总结为:借助物流专业公司力量,在自建基础上小外包,总体实现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和成品配送JIT的同步流程。

海尔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作。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

对海尔来讲,物流首先就是使其实现三个“零”的目标;其次,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这其中三个“零”的目标对物流来讲,分别是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营运资本。

美的模式———自拥资产,将企业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如果说海尔是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机器,美的集团则把物流作为一个赚钱机器。

2000年1月美的集团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

安得物流公司作为美的集团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

美的集团安得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卢立新说,美的的其他事业部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但是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

伊莱克斯模式———非自拥资产,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海尔的自建物流系统不同,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伊莱克斯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与美的的第三方物流属于自拥资产也有所不同,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企业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属于非自拥资产,他们将物流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商为他们提供整个或部分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伊莱克斯是一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各种电器、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及服务的国际公司。

它是世界最大的电器生产商,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

伊莱克斯员工逾10万人,是全球雇员最多的私有企业之一。

伊莱克斯1987年进入中国,目前伊莱克斯已在中国成立了五家合资公司。

1995年,伊莱克斯与中意电冰箱厂合资组建伊莱克斯中意电冰箱时,就明确了责任分工:伊莱克斯只负责产品生产,而中意冰箱厂全权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随后,伊莱克斯将物流又交由了专业物流公司负责。

向东是伊莱克斯的全国物流经理,自从掌握伊莱克斯的物流大权后,仅伊莱克斯的冰箱市场占有份额就迅速从零跃升至了12%。

向东说:“其实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比自建物流体系费用高,但对于伊莱克斯去年在中国近20亿的销量来说,只能选择第三方物流。

”伊莱克斯在中国的物流目前就是交由包括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在的三家物流公司在做。

日本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其中它们又分成两类,分别以东芝公司和日立公司为代表。

东芝物流——独立的物流子公司东芝公司为了开拓新的业务,在1974年出资100%建立了东芝物流(株)的独立物流子公司,主要管理东芝集团的家电产品和信息机器产品。

随后,日本其他电子行业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子公司。

东芝公司的部物流业务大概在70%左右,外部业务在30%左右。

在物流业务上基本上采用与社会物流公司的资源共享。

日本其他的家电行业基本采用这种模式,部物流为主,外部物流为副,比如松下、索尼等。

日立物流——独立的物流公司日立物流是个例外,日立公司花大笔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很大部分,拥有很多的仓库以及车辆。

而且经过多年运作,日立物流积累了很多仓库管理以及运输管理的经验,在第三方物流的业务量上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它是一个上市的物流公司,按现在业务量来算,已位居日本物流行业前10名以。

可见,日立物流已算是一家独立的物流公司,而不是物流子公司。

家电业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的对比分析表1 中国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的原因及优势分析中国企业需求自建物流而不是需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目前才刚刚起步,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国第三方中国企业需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而不是自建物流系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外包物流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

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为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在中国一个纯粹的、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实行,也无法做大。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中国企业一样也很了强化集中核心业务。

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改进物流作业。

提高技术灵活性、战略灵活性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政策风险。

第三方物流商同时为很多企业提供服务,可提高效率。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专业化的公司,拥有规模效益,可以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当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服务商的时候,海尔集团选择了自营物流,可能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也是企业自建物流的重要原因。

自建物流服务系统还可以直接增加对客户的了解,获得来自于市场的第一手信息。

自建物流系统还可分散企降低物流成本。

可使企业和销售企业集中精力处理其熟悉的制造或销售核心业务。

可取回从前购销物流活动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如仓库、车队等硬件)另作更佳用途。

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相关服务,如环保、包装容器再循环等。

第三方物流管理专业化、作业系统化不仅使物流管理水业经营风险,进行经营的投资转移。

实现经营业务的多元化。

从长远看,自建物流系统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竞争优势。

主要为部客户服务,具有专业特长资产有限,但网络覆盖性良好平高,而且物流费用低、速度快、效率高、服务好。

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还可为公司解决以下烦恼:缩短出货至交货时间;增加车辆效率和减少油耗费用;彻底实施品质管理;遇到旺季人手不够。

表2 中国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的弊端分析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是,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企业在自建物流系统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自建物流很难找到成熟的物流管理人才,使得投资的风险增加。

相对来说,企业自身核心职能的发挥就要客户关系及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危险削弱了同客户的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很可能是一种比较外在的,很难深入到企业部去,或者很难符合你的特点。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能在整体的运作中,无法深入到企业对它原有的供应链的整体的整合中,也就是说它提供不了个性化的服受到一定的削弱;企业自建物流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

而取得规模效益,正是第三方物流优势所在。

由于物流中仓储、运输环节的先期投资较大,而且需要投入较大的管理成本,这对企业自建物流体系来说不划算。

整合社会资源很有限。

物流效率不高,使得整个社会资源效率下务。

第三方物流的实际方案通常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的,多数方案不能复制,不具有广泛性和适用性。

由于我国目前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过少,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所以不少企业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仍然持慎重态度。

把整个物流体系包给物流公司去做,使这降。

自建物流系统与第三方物流系统相比,竞争能力较弱。

难于吸引更多的外部客户战略和未来定位受到母公司的极大影响一环节受制于人,非常不利于企业自己统筹管理,而且现在很多专业物流公司也没有能力做全方位的物流工作,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

面对WTO竞争,面对激烈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客户源很难保证和稳定。

表3 中国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的主要决定因素分析决定是否自建物流比外协更有优势自身物流能力考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人才、自身资金来源等等因素。

外部物流费用考察企业自建物流系统投资可行性考察有: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考察客户化能力考察专业化水平及优势考察资产占有情况考察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考察信息系统水平考察管理团队考察网点情况表4 中国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的前景分析或加强或剥离物流部门将物流部门独立出来,成为自身的物流服务公司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依靠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或投资者保持高增长率借用广泛的网络和资产优势加速物流增长通过重组整合增加功能,提高效率通过收购或合作,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费用对比分析表5 中国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与外包物流服务费用对比分析注:工资奖金1指司机的工资奖金支出;工资奖金2指仓库保管员的工资奖金支出。

由此可见,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比本公司自营节省可见成本28%。

实践证明,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为公司解决以下烦恼: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公司业务能力;集中精力,强化主业;缩短出货至交货时间;增加车辆效率和减少油耗费用;彻底实施品质管理;遇到旺季人手不够。

作为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而是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根据我国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实际,以及自建物流与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势、弱势对比分析,可以认为,我国企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所以在我国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自身的物流中心是很有必要也很可行。

海尔集团国际物流中心就是很成功的企业自建物流的典型案例。

海尔集团发展自己的物流中心是非常适合其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的。

海尔集团发展物流是很成功的,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改善。

中国企业物流模式只有趋势,没有定式。

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借鉴海尔物流成功的经验,但不可完全照搬,应该发展适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