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1月目 录一、行业产业链情况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支持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三、行业进入壁垒1、通行权壁垒2、资质壁垒3、人才壁垒4、技术壁垒四、行业特征1、牌照、通行证资源的稀缺性2、安全性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将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国家政策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支持(3)城市化新格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4)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长2、不利因素(1)专业人才匮乏(2)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3)物流产业化程度较低六、行业市场规模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1、上游行业2、下游行业八、行业风险特征1、安全事故风险2、互联网模式冲击的风险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分为三类: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
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
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
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
由此形成了诸如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钢铁物流产业链,煤炭物流产业链,港口群物流产业链等诸多不同的产业链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运作中,一般而言企业在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完成自己的内部物流。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提高,企业为了倾向于核心业务的经营,会选择将内部物流和供应链上的外部物流业务都进行外包。
即货物供应方将待运货物交由物流服务供应商,由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诸多服务,最终将货物送至货物需求方。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支持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现代物流行业属于综合行业,业务范围涉及运输、仓储、信息搜集处理、IT技术运用等方面,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
行业宏观管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承担,为行业指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也参与行业的共同管理,协调推动行业发展。
就上海地区而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是上海市道路运输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和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道路及铁路运输涉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场站管理规定》、《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关于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等。
公司业务包含海运和空运的,所涉及法律法规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现代物流行业涉及本行业自身的国家标准,如《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05)、《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GB/T24359-2009)、《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GB/T24360-2009)、《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估规范》(WB/T 1040-2012)等。
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一直受到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物流产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服务行业,提出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明确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包括重庆、成都等21个城市。
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业内称为“物流国九条”。
将发展物流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内容从宏观的体制改革到具体的发展举措,涉及税收、土地资源、公路收费、物流管理体制、行业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资金扶持以及农产品物流等九大方面。
2011年9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发展30个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海洋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及货运代理服务等领域。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1]63号),提出要合理调控运力增长,维护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减轻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负担,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5号),提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用水电价格和运营费用、完善公路收费政策、便利物流配送、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免征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三、行业进入壁垒1、通行权壁垒上海多年来始终对货运车辆的市区通行进行限制措施,上海市交通委及其他市政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本地货运车辆8:00-20:00不得进入内环,外地货运车辆8:00-20:00不得进入外环,除非配有货运专用通行证。
另外,城区部分道路(如:陆家嘴地区等)完全限行上海与外地的货运车辆,即使有通行证也不例外。
目前上海市核发的小型蓝牌货运车辆(2吨以下货车)共有5万辆左右,白天进入市区需要配套货运专用通行证,而上述专用通行证的发放数量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且有偿。
根据《上海市货运出租机动车通行管理规定》及市政府的其他文件确定,“沪BH”牌照的货运出租汽车可以24小时在上海市除了内环高架、中环线、延安东路、复兴东路越江隧道之外所有范围内(包括陆家嘴等地区)通行。
另外,全市2吨以上货运车辆约有10万辆,同样受限行约束,需要配置货运专用通行证进入有限区域。
根据上海市相关部门的规定,上海的货运出租行业主要限定首先必须拥有“沪BH”专用车辆牌照资源,同时使用专用顶灯、计价器等专属设施,并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获得道路从业资格证书籍持证上岗,故从事货运出租汽车运输活动的企业需要满足较为严格的经营资质条件。
上海市搬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始终控制在20家左右且每年与上海市消保委签订诚信服务公约,2014年注册企业数为19家,每半年核发带有年份的“搬场”准运标志并配备搬场专用通行证。
3、人才壁垒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国内高等学府只是在近十年来才开设了物流专业,而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迅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从而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另外,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管理、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作业过程复杂、信息量大、对物流人才的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物流人才供给中,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匮乏,短期内难以网罗或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对新进入者形成较大障碍。
现代物流是现代技术的产物,其运作和发展在根本上是对现代技术的应用。
目前,现代物流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格局。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行业,大大提升了物流服务的效率,是现代物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物流服务业竞争的加剧,物流相关技术将不断升级,以应对个性化、全方位的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下,物流技术的自动化、运作管理的信息化、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集成化成为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需要较长时期的项目测试和经验累积,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四、行业特征1、牌照、通行证资源的稀缺性无论是货运出租还是搬场运输行业,其牌照资源、通行证资源均由政府主管部门的控制,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货运车辆牌照或者通行证的取得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因此也导致了城市之内货运业务会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也进一步突出了资源、通行证等资源的稀缺性。
2、安全性道路运输是以公路延伸为基础、以机动车辆为载体的运输行业,路况、车况、驾驶技术、疲劳程度乃至天气环境等多种因素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交通事故多发是行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虽然道路运输企业普遍高度重视行车安全管理,并通过交强险和商业险来对冲事故损失,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风险。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将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06年至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平均为18.08%,高于发达国家9%-10%的水平,今后将随着物流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将随着我国GDP 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宏观经济将仍然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现代物流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国家政策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均出台了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在宏观政策、土地、税收、园区建设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推广现代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等发展目标和规划,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确定了发展方向。
(3)城市化新格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我国正经历着规模宏大的城市化,推动着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激增的物流量、机动车量以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构建集成式城市物流运输体系。
(4)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长作为全球制造基地和最有活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最有潜力成为全球现代物流服务行业的领先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