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1.2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31.2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1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
土地整治应与蓄水保土相结合。根据坑凹与弃土(石、沙、渣)场的地形、土壤、降水等立地条件,按“坡度越小,地块越大”的原则划分土地整治单元
将坑凹地与弃土(石、沙、渣)场分别整治成地块大小不等的平地、平缓坡地、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或台田。对形成的田面应采取覆土、田块平整、打畦围堰等蓄水保土措施
土地整治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土地整治必须确定合理的农林草用地比例。扩大林草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宜布置农林草各种生态景点,改善并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以林草措施为主、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也可改造成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等,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土地整治应与防排水工程相结合
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恢复为农地、林地、草地、水面和其他用地
经整治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15°以下)
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
整治后地面坡度陡于或等于15°或土质较差的
作为林业和草业用地;乔、灌、草合理配置,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有水源的坑凹地和常年积水较深、能稳定蓄水的沉陷地
修成鱼塘、蓄水池等,进行水面利用和蓄水发展灌溉
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编号: 电土验表:5.31.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1、企业标准:2、施工技术规范: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班组长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监制
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近一步平整地面,表层履土,并修建四周的防洪排水设施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塬
将坑凹改建为蓄水池,蓄积降雨
3
采空塌陷的土地
采取裂缝填充、土地整治措施的基础上,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国家对土地复垦的规定、因地制宜进行整治,恢复为林地、草地、梯田等,有的可改造为鱼塘
4
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
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
对终止使用的弃土(石、沙、渣)场表面
应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改造成为可利用地
根据整治后土地的立地条件和项目区生产建设或环境绿化需要
应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并配套灌溉设施,分别改造成农林草用地、水面养殖利用或其他用地
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编号:电土验表:5.31.2(续表1)
主控项目
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
应按照“挖填平衡”的设计原则,减小开挖占用土地以及弃土(石、渣)数量,将需要土地整治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
2
由干采、挖、排、弃等作业形成的废弃土地、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沉陷区等
根据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农林草用地或其他用地,以及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等
坑凹回填工程布局
坑凹回填
应利用废弃土,石料或矿渣,回填后坑平渣尽
提高回填工效
应根据坑凹容积与废土、弃石体积.合理安排废土、弃石的倒运路线与倾倒方式
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编号:电土验表:5.31.2(续表2)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2
坑凹回填工程布局
3
对基建施工中形成的坑凹地
应及时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表层覆熟化土恢复成为可利用地
4
弃土石、渣的利用
对无法回填利用的外排弃土(石、沙、渣)和尾矿(砂、渣)等固体物质
应合理布置排土(石、沙、渣)场、贮灰场、尾矿场,采取挡土(石、沙、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排水工程)、上游来水的排导工程
应在坑凹回填物、弃土(石、沙、渣)场地、周边或渣体底部布置防排水工程,与土地整治工程相结合。并应对场地上游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土地整治应与治污相结合
应按照国家有关排污标准,对项目排放的流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采取净化处理,然后采取土地整治工程,防止有毒物质毒化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