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2020420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3课时:54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一、课程简介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选修或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讲解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并与其他有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互为补充、相互协调。
中级财务会计1主要介绍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准则概述。
简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与目标;重点阐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明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二部分为具体准则讲解。
具体介绍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和核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已经掌握基础会计知识的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内容、理论意义及具体的会计方法。
让学生打下深厚的财务会计理论经功底,同时又具备解决实务工作的能力各水平。
在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
具体如下:(1)了解财务会计的内容、作用,熟悉财务会计的法规体系;(2)系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3)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熟练处理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4)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技能,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及其特点: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财务报告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与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中;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掌握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财务报告要素。
重点、难点: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二)第二章货币资金主要内容:现金:现金的管理;现金的序时核算;现金的总分类核算;现金的清查。
银行存款: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转账结算。
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金的管理、现金的序时核算和现金的总分类核算;了解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理解银行转账结算和其他货币资金;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和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
重点、难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和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三)第三章存货主要内容:存货及其分类:存货的概念与特征;存货的确认条件;存货的分类。
存货的初始计量: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存货;其他特殊取得存货方式。
发出存货的计价: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存货的发出及成本差异的分摊。
存货的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材料的期末计量。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清查:存货清查的意义与方法;存货盘盈与盘亏的会计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存货的概念、特征、确认条件和分类,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理解存货的各种取得方式的核算,周转材料的会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掌握外购存货和委托加工存货的会计处理,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重点、难点:存货的初始计量与会计处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与会计处理、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计划成本法及存货期末计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四)第四章金融资产主要内容:金融资产概述:金融资产的内容;金融资产的分类;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与重分类。
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原则;一般企业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收益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金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减值测试的方法及会计处理;理解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处置的基本要求及会计处理;重点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重点、难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融核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五)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内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的构成;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与内容,理解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理解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权益法,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掌握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成本法。
重点、难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调整及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六)第六章固定资产主要内容: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的含义与特征;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定资产的性质、分类;理解固定资产计价方式及其计提折旧的原则、范围;掌握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修理及改扩建的核算。
重点、难点: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后续计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及固定资产处置。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七)第七章无形资产主要内容:无形资产概述: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无形资产的分类;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的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于复核;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的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的处置:无形资产的出售;无形资产的出租;无形资产的报废。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与种类,了解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会计规定;熟练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售、报废业务等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重点、难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及无形资产的摊销。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八)第八章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内容:投资性房地产概述: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房地产的转换形式;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终止确认与处置损益;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性质和范围;理解重点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模式与变更,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和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重点与难点: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方式,课后安排学生适当练习及自主延伸阅读。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平时考核方式分值权重】【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教材:刘永泽等·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8(第五版)2.参考书:[1] 路国平等·中级财务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7[2]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第三版)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1)爱课程网:/home/...(2)中国财会网(3)会计培训网(4)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index.php(5)中国会计视野/(6)中华会计网:/chujizhicheng/大纲制订人:吴国强大纲审定人:李玲制订时间: 2017 年 7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