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体育学科要充分地扩展其发展的内涵,巧妙地融合到学生的成长中,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点,将体育与智育、德育完善地整合,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主体性开放性角色定位师生互动
一、正视主体性,推进开放性的体育教学
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学生是演员,课堂是学生的天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化设备为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技术动作多少有些感性,学生便可以凭自身的感性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学习。
如教师在排球的垫球技术教学中,教师用简单的启发性语言说明,凭学生的一点垫球的感性知识,先让学生去练习、去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练习完毕,学生发言总结技术动作要领或注意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各抒己见,即使有点错误的观念也是可贵的。
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总结,正误技术动作比较从而得出正确技术动作要领,老师建设性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以及重难点,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老师的讲解、示范再继续练习去完善技术动作。
让
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思维这一过程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能力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上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感到体育课的主人是自己。
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转变学生观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的主角,因此老师观念要转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只有学生真正完全地投入到课堂中,把自己作为课堂中,把自己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明确了“学习靠自己”的意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2.教师是导演,引路才是教师的角色
“课上一分钟,课下做苦功”。
教师的作用在于在课堂上适时、适度的点拔,点石成金。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
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教师动作要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到位、认真。
讲解含糊不清、啰嗦重复、示范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甚至失败、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
真钻研吃透教材,对每节课的练习难度要充分的研究和科学估计,安排每次深度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练习密度要合理,练习强度要适宜,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手段要不断地革新。
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进行学习,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
田径、体操、球类等各不相同,但能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得到补偿,体育教学要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身心得到陶治。
体育课让学生走出教室,有了更广的活动天地,他的身心会得到课堂上所得不到的熏陶与感化,他的情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一堂体育课,他们收获的不仅是那些有利于身体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心灵上也会得到历炼。
二、角色定位,深入实施主体性教育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革新法,角色定位。
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学生的活动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活动的激活,即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进行活动的可能,主要是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铺垫、感情的激发;二是分解目标,提供不同
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三是活动反馈,即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活动体验和问题的机会,满足不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能在备课时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在备课中时时想着学生,处处考虑到学生,事事为学生而设计,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新的体育课,教师的手脚才真正放得开,拿得起,学习才能会真正围绕学展开。
2.让学生自己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会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
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同样的一节体育课,同样的教育内容,各种各样的跳跃。
有的教师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规范动作做,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有的老师就比较出色,他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创造动作,自己给自己出题,从而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堂体育课,教师做的越来,讲的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少,学生完全没有思考与感受,只是做机械地复制,会有深刻的体验吗?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当主角,会给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课堂会在学生智慧的碰撞中闪出火光,那种光芒是教师主宰的课堂所企望不及的……
3.注意师生互动知识的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师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例如,在教学模仿跳时,教师的想法不外乎兔跳、蛙跳之类,但我让一年级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跳出自己的风格,学生不仅有书上的模仿跳,还自己创造出新的袋鼠跳,鱼跳,甚至还来了个老虎跳,狮子跳……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知识,将会占课堂知识的很大一部分,教师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是否感觉到教师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改。
教学需要知识,教学更需要智慧。
要真正地实施开放地主体性体育课,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方法上翻新、手段上创新,更要从学生的内在精神上彻底改变意识。
体育要健身,要健心,更要健智,还给学生个性的天空,教师不能再让手中的线抑制风筝的高飞了。
学生真正地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潜能才会有发挥的空间,他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教学,之于体育课是种丰富,之于教师是种挑战,而之于学生则是种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