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案例分析
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有四项基本原则,即:故事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这
也是评选优秀数字故事作品的标准。
接下来我们就以《讲台前的我》为例,从这四项个方
面来进行分析。
1. 故事性
数字故事的诸多元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好的故事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
以《讲台前的我》为例,作者根据电影《Front of the Class》真实的故事改变,讲述了小男孩Cohen,从小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
这种怪异的行为,使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
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
这使得他一直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不得不
多次转学。
转学后,新的校长了解了Cohen的情况。
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巧妙的让所有师生
倾听Cohen 的真实心声,也使得全校师生慢慢的接受了Cohen。
校长的几句话,为Cohen
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门,让他有了成为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坚定梦想,即使因为这个病
症让Cohen 在寻求教师梦想的道路上遭到众人怀疑,屡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
份梦想,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的努力。
最终,他终于获得了最佳教师奖。
从故事的线索来看,本故事蕴含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讲述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方
法和策略,另一条线索讲述一名新教师在怀疑和挫折中不断前进,努力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
作为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两条线索并行前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作为一个
十分钟左右的数字故事,则需要凸显轻重。
因此,作者在制作时将新教师的成长作为了主
要的线索,这样就不会对观众产生误解。
从语言组织来看,作者尽量浓缩提炼了电影中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以简洁、凝练的语
言引导整个故事。
2. 技术性
本作品中包括了字体,图片,音乐,视频和动画。
对于字体,本数字故事中主要使用了两种字体“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和“方正粗倩简体”。
”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可以给观众一种亲切的感觉,”方正粗倩简体”是一种优美的字形,给观
众一种优雅文艺的感觉。
两种字体的组合使得该作品,亲切优雅,又不呆板。
但是建议整
个作品中的字体不要超过3中,不然会使观众产生凌乱的感觉,影响作品的整体性在图片方面,为了保证图片的清晰度,作者尽量从网上搜了高像素的电影海报,再经
过PS 的处理用在作品中。
不建议从电影中直接截图,以为很多电影经过压缩之后,图片的
像素变得很小,会有虚化的现象。
使用图片时,首先图片要和主题相贴切,不要用毫不相
关的图片,这样会给观众造成认知负荷。
如果实在找不到相关的图片,那就不要用图片了,凝练语言。
有的时候,没有图片的效果反而会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音乐是数字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本作品前后共使用了两段音乐。
故事的前半段,主要讲述cohen的病症和遭遇,因此音乐选用了较为舒缓的钢琴曲,后半段主要是cohen
坚持梦想,努力拼搏的故事,因此就选用了较为轻快的音乐,有一定的节奏感。
而两段音乐都使用QQPlayer和Audacity 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包括,剪切,淡入和淡出。
这样就不会出现生硬的感觉。
在音乐的设置时一定要选择“跨幻灯片播放”和”自动播放“。
这样音乐才会正常出现。
本作品中嵌入了两段视频,都是从电影中截取下来的精华片段。
两个片段很好的总结和体现了cohen的成长历程。
但是在数字故事中嵌入的视频不能太多,嵌入太多,作品的体积会变的很大,同时,会对电脑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电脑内存太小,则数字故事中的视频是无法正常播放的。
因此,建议一个数字故事中最多嵌入两段视频。
动画方面,本作品没有使用太多,太花哨的页面动画,只是用了一些简单的淡入淡出,
以及字体线条动画,动画的作用是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太花哨只会喧宾夺主。
动画不在炫,而在恰到好处。
3. 艺术性(整体性,图片处理,修饰)
艺术性主要是只数字故事作品的整体性以及图片等素材运用的合理性。
《讲台前的我》
的作者在制作时对作品做了整体性的考虑,采用了统一的色调和表现形式。
首页的设计可
以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考虑到这时一部关于教师成长的作品,作品的名字叫做《讲台前的我》,因此选用了代表教师和讲台的黑板、粉笔作为首页元素。
配上“方正硬笔楷书简体”字体以及恰当的动画效果,使得首页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并且结尾也使用了同样的设计,使得收尾呼应,做到统一。
在图片素材的运用上,网上搜到的图片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做一定的处理。
本作品中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成长,对图片做了抠图处理,将主人公从年幼到成年的图片都抠取下来,放在页面中,这样就去除了海报图片其他的干扰元素,做到了干净,聚焦。
4. 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故事结构的编排,图片,动画等元素的创意使用上。
如下面这个页
面,体现了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Cohen老师的反应。
如果使用真是孩子的图片,并加上文字,则效果会很不好,画面会显得很乱。
因此作者做了抽象化处理,用图形工具画出了很多小人的剪影图像,代表每个孩子。
这样就给了观众充分的联想空间。
同样对于字体排版,动画运用上也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创新。
这都会给数字故事增色不少。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并不是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的万能准则,
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根据故事和主题的内容以及观众的类型来具体分析。
但是只要多多联系,和交流,数字故事的制作水平会不断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