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发表时间:2012-10-26T13:49:33.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季留青
[导读]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病
季留青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 322000)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儿科门诊中的 80% 为呼吸道感染,其中 30% 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本病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特点探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32-02
引言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较重,病程较长,防治不当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且生活医疗水平提高并未使其发病率下降,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家长的关注。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异常。

泛福舒是机体免疫调节剂之一,具有激发呼吸系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要点
1.1 临床特点
1.1.1 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见表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1.1.2 感染治疗困难,具有迁延性及重症化倾向。

病程迁延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很快发展至支气管炎、肺炎等。

常可查到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等。

1.1.3 部分患儿反应性低,肺部音及X线改变出现晚。

病原体中多为致病性低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易发生机会感染,平素体弱多汗。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注:①上呼吸道感染2次之间至少间隔7天以上;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时,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但反之不可;③须观察1年。

1.2 辅助检查
1.2.1 一般化验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为异常,特别是淋巴细胞计数任何年龄小儿其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1.2×109/L提示细胞免疫缺陷。

必要时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电泳分析。

1.2.2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包括IgG、IgA、IgM评定结果应注意年龄因素。

各类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下为异常,免疫球蛋白总量<4g/L或IgG<2g/L提示机体高度易感状态。

当免疫球蛋白总量为4~6g/L时要考虑抗体缺陷症或IgG亚类缺乏症。

1.2.3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皮肤试验
常用结核菌素(PPD)、植物血凝素(PHA)等作为抗原皮内注射,观察注射局部反应,阴性常提示细胞免疫缺陷。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如转化率低于60%~70%提示细胞免疫缺陷。

T?细胞亚类计数包括CD3、CD4(辅助T细胞)、CD8(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

CD3、CD4减少,CD4/CD8比值下降(正常为1.7±0.4)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1.2.4 补体及调理素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RRI的小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正常时,应测补体及调理素。

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正常值8~160单位。

补体成分测定C3数量最多正常值:1.15±0.21g/L调理素测定如白细胞功能正常,而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时其吞噬功能未增强,则考虑调理素缺陷。

1.2.5 其他
酌情可测红细胞免疫、同族凝集素滴度、白细胞吞噬指数、趋化试验等,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1.3 X线检查
除确定是否存在下呼吸道感染外,还可测定心-胸腺-胸廓比值,后前位胸片上于支气管分叉处测定纵隔宽度(CT)、横膈顶部胸廓宽度(T1)及肋膈角水平上的胸廓宽度(T2),计算出CT/T1、CT/T2比值,以了解胸腺大小。

正常小儿随年龄增长而缩小,病情严重者其比值比同龄儿缩小,RRI患儿CT/T值较同龄健康儿明显缩小(此检查缺乏明确的异常值,仅供参考)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治疗方法
2.1 西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西医的治疗主要是对感染期的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在缓解期应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同时补充微量元素,营养支持等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轻症状,协助患儿度过易感期。

年长后多数患儿免疫功能可自行恢复正常。

对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给予免疫调节剂。

①转移因子:又称传输因子,由具有细胞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

它们运送父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细胞性免疫(迟发性过敏反应) 到未暴露或原生的淋巴细胞。

从而引发免疫应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抵抗能力。

②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参与并强化细胞免疫功能,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预防病毒感染。

③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功效,引起人类感染的绝大多数病毒对于干扰素均有敏感性;干扰素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能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包括调控宿主免疫应答。

④多抗甲素: 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菌株提炼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α-甘露聚糖类物质,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
的吞噬功能,活化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2 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①在中医学中对于此病的相关论述多见于记载中,而对于这种病的病因,很多研究人员也有不同的看法以及认识,但大多的中医学者都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尤其是在脾、肺、肾这些脏虚损的基础上,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上多从脾、肺、肾三脏论治。

②玉屏风散对于本病的治疗。

玉屏风散组成为:黄芪90g、防风25g、白术35g、水煮60mL。

治疗2岁之下的儿童,5mL/次,对于2岁之上的患儿,10mL/次,口服2次/d,2个月为1个疗程。

③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为:黄芪、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此汤能够增强患儿的体质,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具有诱生干扰素以及抗病毒的作用。

其临床用药的总有效率达到96.9%。

④健脾益气法治疗。

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汤以及健儿乐冲剂。

2种药物主要是针对小儿生理解剖的特点所制成的,其作用的治疗机制主要是增强患儿脾胃的运动机能,提高患儿机体球蛋白的含量,有助于益卫固表、健脾助运,从而达到了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⑤综合的方法治疗。

根据临床上的数据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都普遍较正常的儿童低下,同时这些患儿的钙、铁、锌、锂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此,患儿的体质的强弱就与本病的发生率有直接的联系。

所以有医学人员在以玉屏风散为基础时,同时给患儿添加滋阴补肾兼顾补充维生素A和锌、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这样治疗效果就又了很大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根据病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

还应寻找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诱因,及时予以消除。

同时,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提高耐寒能力,接受阳光照射,合理喂养,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张会娜,刘卫红,李萍,等.北京市东城区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
[2]肖纯凌,李舒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7,11(3).
[3]伍鼎利.免疫增强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1999(3.
[4]王小青,胡书轩.补肾法治疗小儿RRTI机理探讨[J].新中医,1997,29(3).
[5]虞坚尔,陈慕涵.补肾固表方对肺肾两虚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
[6]王明香,陈诗鸿.益气活血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3):136~1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