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三篇篇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分立电路)名称: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说明书摘要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LNA),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分立电路(LumpCircuit)设计中的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低噪声放大器难以在输入级同时实现噪声匹配和功率增益匹配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有源器件、源简并电感(SourceDegenerationInductance)、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所构成的低噪声放大器。
放大器首先通过一个源简并电感L串联在MOS管的源极和地电位之间用来提供串联负反馈效s应,使得MOS管栅极的输入阻抗等于或近似等于噪声最优源阻抗的共轭;然后利用一个输入匹配网络,将MOS管的栅极匹配到信号源,从而使得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级同时实现了噪声匹配和功率增益匹配,不仅能够达到低噪声放大器的最小噪声系数NF,而且实现了min功率的最大传输;最后利用一个输出匹配网络,实现有源器件的输出端口与负载之间的匹配。
本实用新型方法简单,能够很好地被设计者掌握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2、摘要附图3、权利要求书4、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用分立电路(LumpCircuit)实现,即利用分立的有源和无源元器件制作在射频电路板上来实现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并且在输入级能够同时实现噪声匹配和功率增益匹配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由有源器件、源简并电感(SourceDegenerationInductance)、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构成。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有源器件由共源结构的MOS管所组成,即MOS管的栅极作为输入端口,漏极作为输出端口,源极作为公共端口;源简并电感L连接在sMOS管的源极和地电位之间,其提供的串联负反馈效应使MOS管栅极的输入阻抗等于或近似等于噪声最优源阻抗的共轭;电容C和电感1L1组成一个L型输入匹配网络,其中一端与MOS管栅极相连,另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3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电容2C和电3感L组成一个L型输出匹配网络,其中一端与MOS管漏极相连,另2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4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连接;两路直4流偏置电路分别由电感L、电阻1R、电容5C和6C以及电感4L、电阻2R、3电容C和8C组成,电感3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栅极,电感3L的另一7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5C的一端,电容5C的另一端接地电1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g V,电容6C的一端接至电源g V,电容6C1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电感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电感4L的另4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7C的一端,电容7C的另一端接地2电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d V,电容8C的一端接至电源d V,电2容C的另一端接地电位。
8说明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LNA),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分立电路(LumpCircuit)设计中的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低噪声放大器需要放大接收到的弱信号,要求自身产生的噪声应尽量小。
除了低噪声的性能之外,低噪声放大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增益,来抑制接收机后续其他单元的噪声对整个接收机的影响。
请参考图1,低噪声放大器包括有源器件,以及分别用于控制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
在进行输入匹配设计时,将信号源与晶体管的输入阻抗之间进行共轭匹配,便可以获得最大功率传输,即获得最大增益;相应地,为了达到最小噪声系数NF,必须将信号源匹配到晶体管的噪声最优min源阻抗Z,便可以使放大器得到最佳的噪声性能。
然而实现最小噪opt声系数和最大功率传输之间存在矛盾,设计者只能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很难实现噪声和功率的同时匹配。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分立电路设计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即利用分立的有源和无源元器件制作在射频电路板上来实现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并且可以在输入级实现最小噪声系数和最大功率传输的同时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包括有源器件、源简并电感(SourceDegenerationInductance)、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
有源器件由共源结构的MOS管所组成,即MOS管的栅极作为输入端口,漏极作为输出端口,源极作为公共端口;源简并电感L连接在sMOS管的源极和地电位之间,其提供的串联负反馈效应使MOS管栅极的输入阻抗等于或近似等于噪声最优源阻抗的共轭;电容C和电感1L1组成一个L型输入匹配网络,其中一端与MOS管栅极相连,另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3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电容2C和电3感L组成一个L型输出匹配网络,其中一端与MOS管漏极相连,另2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4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连接;两路直4流偏置电路分别由电感L、电阻1R、电容5C和6C以及电感4L、电阻2R、3电容C和8C组成,电感3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栅极,电感3L的另一7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5C的一端,电容5C的另一端接地电1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g V,电容6C的一端接至电源g V,电容6C1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电感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电感4L的另4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7C的一端,电容7C的另一端接地2电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d V,电容8C的一端接至电源d V,电2容C的另一端接地电位。
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同时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其优点在于: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低噪声放大器在输入级同时做到了噪声匹配和功率增益匹配,不仅能够达到低噪声放大器的最小噪声系数NF,min而且实现了功率的最大传输。
⑵本实用新型方法简单,能够很好地被设计者掌握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的放大器设计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时匹配低噪声放大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2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有源器件由共源结构的MOS管所组成,即MOS管的栅极作为输入端口,漏极作为输出端口,源极作为公共端口。
有源器件部分亦不限于只有一个共源结构的MOS管,而可为具有串迭(Cascode)架构的电路结构。
源简并电感L连接在MOS管的源极和地电位之间,其提供的串联负s反馈效应使MOS管栅极的输入阻抗等于或近似等于噪声最优源阻抗的共轭。
电容C和电感1L组成一个L型输入匹配网络,用于实现MOS管输入阻1抗和信号源阻抗之间的匹配,其中一端与MOS管栅极相连,另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3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
3电容C和电感2L组成一个L型输出匹配网络,用于实现MOS管输出2阻抗和负载之间的匹配,其中一端与MOS管漏极相连,另一端与隔直电容C相连接,4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4两路直流偏置电路分别由电感L、电阻1R、电容5C和6C以及电感4L、3电阻R、电容7C和8C组成,电感3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栅极,电感3L2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5C的一端,电容5C的另一端1接地电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g V,电容6C的一端接至电源g V,1电容C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电感4L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电感4L 6的另一端与电阻R的一端共同接至电容7C的一端,电容7C的另一端2接地电位,电阻R的另一端接至电源d V,电容8C的一端接至电源d V,2电容C的另一端接地电位。
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是以MOS晶体管为范例,在实际的电路实现上,双极性晶体管或其它具有放大功能的有源器件均可按此设计方法施行。
虽然以上描述的示例性LNA只包括一级放大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能够应用到含有任意数目的放大器级的LNA。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说明书附图直流偏置有源器件信号源负载输入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图1图2篇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权利要求书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此为独立权利要求。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
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独立权利要求确定了一个相对大的保护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
主张的是相对较小的技术保护方案。
这样分层次、逐级的撰写有利于对该专利技术的保护。
][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技术的角度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
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
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
]说明书试电笔所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
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
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