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專聽小道消息買賣股票的投資人,可是玩了3、4年的股票已經賠了100多萬元。
今天,她終於下定決心要聽張立的建議,潛心研究個股的基本面,不過她實在不瞭解「什麼是個股的基本面」,所以她趕快跑來請教隔壁的鄰居,一位在證券公司擔任研究員的張立。
張立對李靖說:「個股基本面指的就是這支個股最真實的本質如何?值不值得投資?買了會不會變成壁紙?換句話說,在個股的基本面部分,要研究的內容包括這家公司賺的錢多不多?過去的營運績效如何?未來展望好不好?老闆或經營團隊的經營能力強不強?以及這家公司的財務有沒有問題?」■財務報表是企業的成績單李靖聽了之後卻說:「公司營運展望好不好、經營能力強不強,聽起來都是很模糊的概念,有沒有比較具體的數字可以證明呢?」張立瞪大了眼睛說:「當然有!就是在妳常常聽到的公司『財務報表』裏都可以找到。
」「財務報表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部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張立說:「透過這些報表,妳就可以簡單地瞭解一個公司究竟賺不賺錢?值不值得投資?」李靖很高興地說:「太棒了!原來財務報表可以讓我們知道個股這些詳細的獲利情況、經營能力,甚至是股利的分配。
不過,我要到哪里才能找到個股的財務報表?」張立笑著說:「這個簡單!你可以直接前往各公司的財務部、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閱覽室,或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的數據室,都可以找到這些財務報表。
另外,個股的公開說明書中也有最新的財務報表,投資人可以到各個券商的營業廳中找到。
」李靖:「可是,我沒念過會計,看不懂財報怎麼辦?」張立回答:「財務報表雖然內容很豐富,但是非專業的投資人要從財務報表中分析個股的基本面並不容易。
不過投資人還是可以從個股的獲利性、成長性、經營能力、安全性四大方向來檢視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
」張立告訴李靖,只要注意觀察以下幾個主要的指標,就可以對一個公司的財務體質一目了然。
■獲利性指標:每股盈餘(EPS)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稅後純益÷發行股數◎解釋名詞:稅後純益、發行股數稅後純益就是公司年度賺來的錢,扣除應繳的所得稅後所剩下的獲利。
發行股數與公司的資本額息息相關,由於法令規定公開發行公司股票的每股面額為10元,所以發行股數與資本額兩者的公式如下:公司資本額=發行股數×10要看一個公司賺不賺錢,最簡單的指標就是看每股盈餘,這是指公司經過一年(或一季)的經營之後,每一股可以賺到的金額,金額愈高代表這家公司的獲利能力愈好,反之則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愈差。
這個數字可以在財務報表中的「損益表」中找到。
每股盈餘揭露投資報酬李靖狐疑地問:「每股盈餘有什麼重要性?為什麼是觀察財報的第一指標?」張立笑著說:「每股盈餘愈高就象徵這家公司愈會賺錢,將來能夠分給股東的股利(投資報酬)也就愈多。
投資報酬一旦升高,自然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買這家公司的股票,股價因此就會上漲。
」舉例來說,華碩上市的前兩年每股盈餘都維持在30元左右,創下證券市場的最高紀錄,而公司方面只拿出每年每股賺錢的一半(即15元)分配給股東,就使股價飆到890多元的天價,其它每股盈餘2、3元的公司,最多也只會配個2、3元的股利,股價相對漲幅當然較小。
李靖繼續問:「每股盈餘這麼重要,投資人要如何使用這個利器來選股?」張立回答說:「原則上要選每股盈餘高的公司來投資,不過還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才不會吃虧。
」1.以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的高低配合選股,才不會買到超漲的個股。
2.近5年來這家公司的每股盈餘,是否都維持一定的水準。
3.與同業相比,這家公司的每股盈餘是排在前幾名、還是倒數後幾名。
4.業外收益高的公司,創造出來的每股盈餘也高,但卻不是最真實的本業獲利。
5.每股盈餘雖然不高,但是公司未來的前景不錯的公司仍值得投資。
由上面幾點可以看出,光靠每股盈餘來選股是不夠的,所以還要再看下一個檢視個股獲利性的財務指標──純益率。
■獲利性指標:純益率純益率=稅後純益÷銷貨淨額◎解釋名詞:銷貨淨額銷貨淨額也有人稱它為營業收入淨額,投資人要注意的是這項營業收入不包括業外收入,公式如下:銷貨淨額=營業收入金額-銷貨退回金額要評估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有多高,就要看這家公司的「純益率」,也有人稱它為「盈利率」。
這個數字是指稅後純益占本業營收淨額的比值,比率愈高愈好。
稅後純益與銷貨淨額的數字,可以在損益表中找到。
投資人可以自行計算純益率,也可以在Smart投資總覽等出版品中,查到計算好的數字。
純益率展現賺錢能力李靖繼續問:「純益率是個百分比例,但是它可以看出什麼?對選股有什麼幫助呢?」張立解釋說:「純益率很少被投資人提到,但是股市的研究員卻把它看得非常重要,因為從純益率身上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真正本業的獲利能力,數值愈高表示公司愈會賺錢。
」「以上半年每股盈餘達6.06元的錸德為例,上半年的純益率高達36.6%,相當於錸德每做100元生意,就可以淨賺36.6元,的確稱得上是很會賺錢的公司,難怪股價漲幅超過兩倍。
」李靖好奇地問:「純益率這麼重要,但是到底多少的數字才是高獲利率?多少數字才是獲利不佳?要如何運用純益率選股呢?」利潤程度,同產業比一比張立說:「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由於各行各業的產值、各公司的產能、產品的價格都不相同,所以純益率的高低值沒有一定的標準。
不同產業的各個公司應該有不同的比較標準,例如做電子的公司和做塑料的公司純益率就有所不同;即使同樣是做電子產業,其中光盤業與筆記型計算機業,兩種電子產業的純益率也有高低之分,而從純益率身上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從事的產業是不是利潤高的產業。
」除了各行業的純益率不同之外,從上表各公司純益率的例子還可以看出,位居產業龍頭的公司,它們的純益率通常比同業高。
投資人可以到書局或便利商店買到Smart投資總覽,找出想要投資的產業相關個股,就可以從同業用平均值看出這家公司的純益率,在同業間是偏高還是偏低?以便做為選股的依據。
■成長性指標:營收成長率、盈餘成長率◎解釋名詞:營收成長率、盈餘成長率營收成長率的比較項目包括年度營收成長率、季營收成長率、單月營收成長率,投資人可以在財務報表內的損益表中找到營收、盈餘數字。
其計算公式如下:年度營收成長率=(本年度營收-前一×100%年度營收)/前一年度營收盈餘成長率的比較項目包括年度盈餘成長率、季盈餘成長率。
各項計算公式為:年度盈餘成長率=(本年度盈餘-前一年度盈餘)/前一年度盈餘×100%要看公司獲利的成長性好不好,就要看營收成長率、盈餘成長率兩項指標。
前者是指營收比前一時期成長的幅度,後者是指盈餘比前一時期成長的幅度,用這兩者一起檢視這家公司,就可以知道公司的營運成長了多少。
Tips:計算注意事項計算營收成長率時,所選定的營收金額是指公司的總營收,也就是包括本業收入及業外收入;計算盈餘成長率時,所選定的盈餘項目是指公司的稅前純益,也就是未扣除所得稅的獲利。
李靖皺著眉頭說:「買股票要買未來,財務報表的營收、盈餘金額都代表過去的數字啊!」。
張立接著說:「雖然營收、盈餘是過去的數字,但是藉由公式的計算,可以把這些營收成長率及盈餘成長率的變化推演成趨勢,用來觀察公司在這個時期的經營表現,看看它們是否創下新高紀錄、或比上一時期是否有顯著的進步。
」營收忽高忽低不是好現象張立指出,如果看到一家公司的營收、盈餘成長率忽高、忽低,代表這家公司營運狀況不太穩定,此時最好多留意報紙上的新聞或請教證券專家,把它們營收成長的波動原因搞清楚,然後就可以由此推論這家公司:未來是否會繼續創出營運佳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加碼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賣出手上的股票。
李靖繼續問:「營收成長率與盈餘成長率兩者有何關係?如果一個正成長、一個負成長,投資人該如何解讀呢?」張立:「妳愈來愈進入狀況了!一個公司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營收、盈餘都同步成長,從兩者的關係可以看出產業是否持續成長。
我們以上半年產業表現很好的光盤業──精碟,以及產業表現不佳的華通,來比較一下。
」由於光盤業的產業榮景不衰,所以使得同業及精碟的營收成長率不斷創新高。
另外,精碟的盈餘成長率也有很好的表現,代表光盤業並沒有因為產能增加而出現產業的獲利率衰退等問題。
反觀製造印刷電路板的華通,前三季的營收成長率雖然還是正成長,尤其是去年第四季營收成長率達47%,但是盈餘成長率卻呈現-38.3%的衰退數字,代表印刷電路板的業界殺價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以低價出貨搶佔市場,使得這個產業的獲利率不斷下降,市況已經逐漸步入不景氣,投資人買進這種產業的股票要特別小心。
■經營效率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營業淨額÷應收款項淨額◎解釋名辭: 存貨、應收帳款存貨是指公司的產品經過一段期間(季或年)的銷售之後,剩下還沒有賣掉的貨品。
除此之外,存貨還包括公司所有進料但還沒有組裝成產品的零組件或原料。
應收帳款是指客戶買了這家公司的產品,還沒有付錢的金額。
Tips:周轉率代表「次」投資人不要聽到存貨周轉率及應收帳款周轉率的「率」字,就以為它們的單位是百分比(%),實際上這兩個周轉率的單位是「次」。
存貨及應收帳款都是這家公司應該變成實質「獲利」,卻因為銷不出去或客戶因故未付款才沒有變現的項目,所以雖然列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但是卻應該愈少愈好。
判斷一個公司的經營效率最常用的指標就是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
舉例來說,甲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成本是400元、存貨金額是20元、營業淨額600元、應收帳款100元,計算出來的存貨周轉率為20,應收帳款周轉率為6。
代表的意義是:公司平均每花20元的成本才會發生1元的存貨、平均每做6元的生意才會發生1元的應收帳款。
投資人要計算這兩項數據時,可以在財報中的損益表找到營業成本及營業淨額,在財報中的資產負債表找到存貨及應收款項淨額。
李靖好奇地問:「不是看公司獲利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看周轉率?」張立說:「這是因為各公司的經營能力不同,當你挑到幾個獲利性、成長性都不相上下的個股時,你最好繼續比較這些公司的經營效率強不強。
因為經營效率愈好,代表這家公司的企業競爭力愈強,愈能在產業景氣好的時候,為股東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也會比別人更平穩渡過景氣蕭條時期。
」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運用3原則原則上,這兩項周轉率的數據都是愈高愈好,但是各產業的經營情況不同,所以沒有一定的標準可言,投資人分析時要注意以下的觀察及運用重點:1.存貨周轉率低的公司有時不見得是產品銷不出去,而是公司刻意囤積原料或零組件,以免日後價格上漲,徒增營運成本壓力。
所以研究存貨周轉率時,最好考量原料產業的景氣變化情形。
2.如果這家公司的客戶都是知名的國際大廠,如IBM、康柏等國際債信都相當優異的公司,他們所開立應付款的期限可能比較長,所以這家公司在應收帳款的部分就可能比其它的公司還高,但卻不需過分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