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培训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培训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培训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还有劳技的培育上都起着调控与支持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和班主任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同时班主任担任着德育的重要角
色,班主任是否能够抓住德育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引导者,班主任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知道每个学生的相貌和性格特点、爱好等,通过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逐个进行德育。

光知道这
些还不够,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地方,所以,班主任还要建立和家长的沟通,知道学生
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结合起来开展德育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班主任要尊重、关心学生,
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尊敬。

班主任要在感情上与学生贴近,在精神上要鼓励和支持,
并给予帮助,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带来的温暖,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养成好的
心理素质、性格。

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从行为上对
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做出正确的指导。

小学生天生是爱玩
的,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是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待的,这时班主任
就要做到从旁引导,给出正确的德育。

班主任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德育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深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二、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的重点
思想道德品质是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好的道德品质不是通过说教就能深入内心的。

尤其小学生长期受所见所闻的影响,对思想道德的认识会变得复杂化,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发展。

德育教育首先要做到相互尊重,班主任在对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信任学生。

比如对学生的小过失给予宽容的正确引导,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因此,班主任要融入学生中,了解和熟知他们,和他们有更好的沟通,真正让学生从心里去接受班主任。

同时也会站在彼此的立场上为对方想,达到传授、解难和引导的德育目的。

其次,德育教育是长期的渐进式的教育,班主任应掌握学生各自不同的类型,抓住德育的出发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不能急于解决问题而求速成,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能为了实现速成而伤害到学生。

班主任要将好的德育方法和期望相结合,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问题解决。

最后,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经常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要根据新的问题和情况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班主任要做到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要对学生充满爱,做到以心换心;要创建德育的良好机制和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良好品德。

三、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将“因人施教”放在德育教育的首位,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

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二)重视示范作用和正面诱导
班主任要尊重、关心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尊敬。

班主任要在感情上与学生贴近,在精神上要鼓励和支持,并给予帮助,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带来的温暖,使他们
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养成好的心理素质、性格。

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严格
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从行为上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做出正确的指
导。

小学生天生是爱玩的,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是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待的,这时班主任
对待学生要多予以表扬,而且还要注意正确利用表扬的方式和方法。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
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强化其进步的动机。

(三)努力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好的氛围和环境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学生在对外部条件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

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只
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发生错误扭曲,教会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

具体说来一是要在生活中培养德育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本来就来自学生的生活,班主任抓住学生的生活事务,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加大对班级的管理,管理从学生的自我和教育开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

班主任应坚持实行班级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加强对管理的坚持、公开、合作,让学生自觉去遵守道德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