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内容及规模:
3、工程内容及规模
2
本项目总占地32668m2,主要建有厂房、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厂区平面图见附图二。
项目工程内容及规模详见表1:
表1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产品为涤棉混纺纱,一期年产量约为2000t
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主要原辅材料见表2:
表2 主要原辅材料
5、主要生产设备使用情况
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设备明细表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生产工艺流程(图示):
图1 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简单说明:
清花:主要目的是使纤维充分的混合,并开松纤维去掉杂质。
散开的纤维在气流负压的吸引下,经过很长的组合管道,最后成卷状棉絮。
清花要以开松均匀混和为主,减少打击力度,减少纤维损伤和短绒和生条棉结,提高开清棉机械的运转效率,从而提高棉卷质量。
梳棉:将开清棉出来的絮状棉卷经过梳棉机梳理,制成棉条,称为生条。
梳棉的主要作用是使纤维顺直,去掉短纤维,并进一步取出杂质。
并条:将梳棉机下来的生条经二道并条机多根多次并在一起,并再次伸,此时的条子称为熟条。
要合理分配牵伸,增加牵伸区中后部的摩擦力界,有利于摩擦力界向前延伸,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靠扰,从而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改善条干均匀度。
粗纱:将并条机生产的熟棉条,经初步欠伸拉长,并加上较小的捻度(确保粗纱不被随
意拉开),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成品卷绕在粗纱筒管上。
细纱:将粗纱经过高倍欠伸加捻,欠伸倍数不同形成不同细度的细纱。
络筒:细纱进入络筒机制成筒子,为避免络筒对纱线条干的破坏和原纱强力的损失,在保证筒子成形良好条件下,选择较小的络纱张力。
主要污染工序:
营运期
1、废水建设项目无工艺废水产生和排放,全厂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
本项目共有职工180人,其中45人在厂区内住宿,生活用水量按150L/人.d计,其余135人生活用水量按30L/人.d计,则用水量为10.8t/d ,即3240t/a 。
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用水的排放量为
2754t/a 。
食堂操作间产生的餐饮污水含有油脂和食物残渣等,动植物油浓度相对较高,按全天100 人次计算(用水量标准按0.025m3/ 人. 次计),则用水量为2.5t/d ,即750t/a ,排水系数按0.85 计,废水排水量638t/a 。
建设项目的给排水情况详见图2
13.3
自来水排放
图2 项目水平衡图(单位:t/d )
由项目的水平衡图可以看出,项目日排放废水量为11.3 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动植物油等,浓度分别为280mg/L、150mg/L 、30mg/L 和60mg/L。
上述废水经由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然后排人附近小河,最终汇入金东河。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主要生态影响
项选址位于×××,不属于敏感或脆弱生态系统,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排放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动植物油等。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汇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厂区沉淀池,排入附近小河,最终汇入××河。
经沉淀池出来的水,COD 浓度≤ 200mg/L,SS浓度≤
60mg/L,NH3-N浓度≤ 25 mg/L,动植物油浓度≤ 20mg/L。
该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的比较见表7。
表7 本项目排放废水污染物浓度与排放标准比较情况
由表7可知该项目所排放的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池处理后COD、NH3-N排放浓度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
由于污水处理厂管网尚未铺设到该厂所在区域,因此,项目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必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要求建设单位安装污水一体化装置,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该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经过上述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本项目所排废水中COD≤100, SS≤60,NH3-N≤ 15,动植物油≤ 20,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车间棉尘影响分析
清花、梳棉生产工序产生的棉尘量较大,本项目采用筒式除尘机组对棉尘进行除尘。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吸尘管道收集清花、梳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棉尘,由第一级除尘机组过滤、分离,再由第二级除尘机组对第一级过滤后的细微粉尘进行再过滤、再分离,最后废气经15 米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
经过该收尘装置收尘后,外排棉尘的浓度小于10 mg/m3,外排总量约为0.927t/a 。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6、环保投资估算
该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
表10 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项目选址与产业政策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实施后,要制订并落实必要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环保管理以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本项目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二、建议
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对棉尘、废水和噪声等污染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为了能使本项目产生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达到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建议业主加强各种处理设施的维修、保养及管理,确保
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建设单位应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