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征
求意见稿)
各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使群众收益。

根据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发[201X]XX号),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洪泽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洪发[201X]XX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以公平可及、群众收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为导向、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导向、维护健康。

坚持共享发展,着眼公众健康,通过加强和完善绩效评价,推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坚持综合系统、分类分级。

建立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

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评价,对负责人、职工分别实施人员绩效评价。

(三)坚持激励约束、注重实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补助、管理调控及人员职业发展等相挂钩,采取综合措施,奖优罚劣,拉开差距,有效促进绩效持续改进,为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创造条件。

三、考核对象
各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考核内容
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考核细则,实行百分制考核。

(一)社会效益指标(6分)。

重点评价公众满意度、行风建设等情况。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30分)。

重点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

(三)基本医疗服务指标(40分)。

重点评价医疗服务数量和效率、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费用控制等服务开展情况,以通过评价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规范诊疗。

(四)综合管理(20分)。

重点评价财务管理、收支管理、规范
收费、药品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情况。

(五)可持续发展(4分)。

重点评价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内部绩效管理等情况。

五、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考核主体。

区卫生计生委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按照《洪泽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细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

(二)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半年,每半年由区卫生计生委组成考核小组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考核。

六、考核评价及结果运用
(一)考核评价。

1.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5大类,满分为100分。

2.最终得分x,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

x≥90分为优秀,80分≤x<90分为良好,70分≤x<80分为合格,x<70分为不合格。

(二)考核结果运用。

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各单位奖励性绩效薪资总量(奖励性绩效工资+收支节余提取比例)。

1.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

职工奖励性绩效薪资总额=奖励绩效薪资+收支结余的40%。

院长奖励性绩效=全院所有在岗职工平均奖励性绩效薪资×200%。

2.考核结果良好的单位。

职工奖励性绩效薪资总额=奖励绩效薪资+收支结余的35%。

院长奖励性绩效=全院所有在岗职工平均奖励性
绩效薪资×180%。

3.考核结果合格的单位。

职工奖励性绩效薪资总额=奖励绩效薪资+收支结余的30%。

院长奖励性绩效=全院所有在岗职工平均奖励性绩效薪资×160%。

4.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单位。

取消职工收支结余提取奖励,院长奖励性绩效按照档案核定标准发放。

区卫生计生委对院长进行诫免谈话,连续两年结果为不合格的,免去其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务。

5.业务收支负结余的单位。

年度负结余数从单位奖励性绩效总额中予以扣减。

(三)奖励性绩效发放形式
1.每月预发。

每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提取收支结余的20%,按照内部绩效考核方案,每月考核发放。

2.年中评价。

依据区卫生计生委年中评价结果,按照考核结果运用,确定各单位奖励性绩效薪资总额后(含每月预发的20%),由各单位按照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半年考核发放。

3.院长奖励性绩效发放。

由区卫生计生委统一发放,月发放标准按院内在职职工奖励性绩效的平均数予以发放;年中发放标准按照单位考核等级,对照考核结果运用比例,从各单位收支结余中,由委会计核算中心予以统一提取发放。

4.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按照责任目标考核情况,对优秀、良好、合格的单位,额外增加收支结余的5%、3%、2%,用于职工年终责任目标考核奖兑现。

5.次年比例调整。

按照全年绩效考核结果对优秀、良好、合格的单位,将次年职工奖励性绩效收支结余提取比例在原基础上分别增加5%、3%、2%。

院长奖励性绩效比例分别调整为220%、200%、180%。

(四)收支结余经费使用
1.按照考核评价结果,调控奖励性绩效总量水平。

2.用于发放医务人员加班、值班、夜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务报酬。

3.剩余部分全部转为各单位今后业务发展经费(含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培基金、重大创建活动、重点专科建设等)。

资金使用时,须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三重一大”要求。

4.用于年度责任目标考核院长年度奖励经费,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分别奖励院长收支纯结余部分(指所有经费发放后的结余)的3%,2%,1%。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各镇(中心)卫生院要把绩效考核作为落实医改任务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统一思想认识,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明白,实行绩效考核是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一种政策。

(二)制订绩效考核方案。

各镇(中心)卫生院要科学制订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方案,总分配比例按照临床、公共卫生、医技、临床护理、行政、药剂、后勤岗位,原则上分别设为1.15:1.05:1.05:1.0:0.95:0.95:0.85。

分配方案要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考核要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适当拉开
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单位要根据委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报区卫计委审核同意后实施。

(三)严肃考核纪律。

严禁编造、篡改考核资料,严禁利用考核谋取个人利益,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予以通报,追缴经费,并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