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3.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 在颜色混合中的效果相同。也就是说,凡是在视觉上感觉 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由这一定律导出颜色的代替律: 代替律:两个相同的颜色各自与另外两个相同的颜色 相混合后颜色仍相同。用公式表示为 A≡B ,C≡D 则 A+C≡B+D,式中符号“≡”表示颜色外貌相同(匹配) 代替律表明,只要在感觉上颜色是相似的,便可以互 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 根据代替律,可以利用颜色混合方法来产生或代替各 种所需要的颜色。颜色混合的代替律是非常重要的定律, 现代色度学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基础上的。
中间色律: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位于两色的连线上 ,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变化,则混合色也发生连续变化; 两个颜色混合,其色调取决于两颜色的相对数量,其彩 度取决于两颜色的色调差异,差异大则彩度低,反之则 高。
补色律:如果两个颜色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产生非彩色 ,则这两个颜色为互补色,而且两个互补色相互混合, 混合色的色调偏向于比例大的颜色
的混合称之为色料混合。
一、色光加色法
1、色光三原色 如果选择红、绿、蓝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 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彩,我们可以称该红、 绿、蓝三种颜色为色光三原色。 2、选择红、绿、蓝三种颜色为色光三原色的原因: ◇色光是能够“分解”或“合成”的。 ◇视锥细胞包含感红、感绿和感蓝的三种视素。因 此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便可以匹配(模拟)出 自然界的各种颜色。
信息接收
信息加工
颜色感觉 红-绿 白-黑
红
绿 蓝
黄-蓝
阶段学说示意图
视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谢
谢
种成色方法。 ◇加色法是色光混合成色的方法。色光混合后,不仅颜色与参 加混合的各色光不同,同时亮度也增加了; ◇减色法是色料混合成色的方法。色料混合后,不仅形成新的 颜色,同时亮度也降低了。 ◇加色法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刺激人的视神经而引起的色
效应;而减色法则是指从白光或其它复色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
4.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颜色光的 亮度之和,称为亮度相加定律。 亮度相加律:由几个颜色光组成的混合色的亮度, 是各种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注意:这一条仅适用于各种颜色光的相加混合过程。
五、颜色视觉理论
颜色视觉理论发展历程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大类,
是从两种比较古老的理论发展而来的:杨—赫姆霍尔
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两种学说 都能解释大量事实,但是都有不足之处: 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从颜色混合的物理 学规律出发。 赫林的四色“对立”颜色学说:从视觉现象出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为现代的阶段学说
1、三色学说
三色学说的原理: 托马斯•扬认为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三种视觉神经纤 维,分别是感神经纤维、感绿神经纤维、感蓝神经纤 维三种基本视觉纤维。当光刺激人的视觉器官时,感 红、感绿、感蓝纤维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是不相同的, 长波光对感红神经纤维的刺激最强烈,中间波长的光 对感绿神经纤维的作用显著,短波长的光最能引起感 蓝神经纤维的强烈兴奋。 赫姆霍尔兹对扬的学说进行了补充。他认为,视网 膜上存在三类不同的细胞,它们在光的刺激下产生兴 奋,并分别将这种兴奋值转换成各自视神经所固有的 特殊能量传送到大脑,在大脑中分别形成红感觉、绿 感觉、和蓝色感觉后,最终融合成综合的完整的色觉
到另一种色光刺激的色效应。 ◇从互补关系来看:有三对基本互补色:R与C;G与M;B与Y。 必须明确,在色光加色法中,互补色相加,得到白色;在色料减 色法中,互补色混合得到黑色。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对比关系
项目
三原色 成色 基本 规律 实 质 效 果 成色方式
色光加色法
R、G、B R+G = Y R+B = M G+B = C R+G+B = W 色光相加,光能量增大 明度增大 视觉器官外空间混合 静态混合 视觉器官内动态混合 补色光相加,愈加愈亮 彩色电视、显示器、测色 计
色彩原理与应用
马桃林
mtl1968@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第三章 颜色混合规律和视 觉理论
加色法混色——由色光辐射能量的各光谱组成混合
得到的结果。把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称之为色光混合。 减色法混色:——混合色为一种或几种染料(颜料) 分别吸收掉相应光谱成分后,改变了原来光谱分布所引 起的颜色感觉 。把颜料、染料、油漆、油墨、涂料等
3、色料减色法表达 如果三原色两者之间或三者之间等量混合,则有:
M+Y=R 白光—绿光—蓝光 = 红光
M+C=B
Y +C=G M+Y+C=K
白光—绿光—红光 = 蓝光
白光—蓝光—红光 = 绿光 白光—绿光—蓝光—红光= 黑
两种原色等量混合,最后呈色效果是两次减色的结果。 三原色等到量混合得到黑色。 因为 R=M+Y
3、色光加色法特点: ◇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第三种色光其亮度 增加。故称色光混合为加色法混合。 ◇三原色光中的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原 色光混合得到。
4、色光加色表达: 红光+绿光=黄光(R+G=Y) 红光+蓝光=品红光(R+B=M) 绿光+蓝光=青光(G+B=C)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R+G+B=W)
视网膜
感红神经 红感觉
大脑
感红细胞
感绿神经 感绿细胞 感蓝神经 感蓝细胞 蓝感觉 绿感觉
综合色觉
赫姆霍尔兹平行构造色觉三色模型
感红神经纤维
感绿神经纤维
感蓝神经纤维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图2-13 赫姆霍尔兹光谱基本感觉曲线
三色学说理论能很好地说明各种颜色混合现象,是现代 色度学的基础,颜色的定量描述与测量、现代的彩色印刷、 彩色摄影以及彩色电视技术都是建立在三色学说基础上的。 三色学说对有些颜色现象,如负后像和色盲不能很好解 释,无法用三色学说的缺少一至三种感色细胞的说法解释红 -绿色盲和黄-蓝色盲。而全色盲仍然具备明亮感觉。 三色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三色学说能够充分地解释颜色混合的现象。 ◇三色学说能很好地解释的负后像现象。 ◇三色学说也可以解释颜色对比效应。 三色学说的不足: ◇不能满意地解释色盲现象。 ◇三色学说还不能解释颜色为什么会存在补色。
颜色相加混合
颜色相加混合及原色范围
加色
5、色光的加色混合有三种形式 (1)不同色光在眼睛以外的空间混合,混合光 进入人眼
(2)不同颜色的光以很
快的频率顺序进入人眼,在
眼睛内部进行混合光点,看到的是小光点混合后的效果,相对于在视 网膜上的颜色混合
二、色料减色法
1、色料三原色 如果选择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这三种色料两者混合 或三者混合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所以把黄(Y)、 品红(M)、青(C)这三种颜色叫做色料三原色。 2、色料减色法特点:
从复合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果, 称为色料减色法。 ◇两个颜色互为补色的色料混合时,适当调整比例可以得到黑 色料。 ◇色料的混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混合色料亮度降低的过程。 ◇三原色料中的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它两种三原色料混合 得到。
2、四色学说(对立学说)
四色学说理论: 赫林提出了“对立色理论”学说。假设在视觉机构中的 感光细胞存在有上述三种对立视素,即红—绿视素、黄— 蓝视素、黑—白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 (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白光刺激时, 黑—白视素被破坏,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的感觉,而无 光刺激时,黑—白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以引起的神经 冲动产生黑色的感觉。对于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 绿光起建设作用。对于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 光起建设作用。因为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亮度,也就是说 都含有白光的成分,所以每一种颜色不仅影响本身的视素 活动,而且也影响黑白视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