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设计思路说明:根据课程标准的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目标导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逐一进行探究学习,先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再进行详细探讨,后设计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2.教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第四套人民币票样提出问题:你认识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分别指的是什么?教师补充: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纸币和1角硬币在市场上流通。
【来源:2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探究新课、整体感知导学提纲1.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说一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4.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为什么?7.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三)师生互动、成果展示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说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师生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如何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且展示图片:西藏农奴欢庆得解放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教师: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教师: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展示西部大开发区域图:7.教师讲述: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现阶段我国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西部大开发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请大家谈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影响?小组互相讨论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课堂总结1、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合乎国情,顺乎应民心,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拓展延伸:欣赏家乡的变化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动手自作一张“我们的民族”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巩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 “大跃进”运动C. “一五计划”的实行D. 对外开放的实行2.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3.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好庆祝活动。
国家在这一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平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A. 祖国统一B.共同富裕C. 民族团结D. 民族平等5.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6分)(3)2018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3周年,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6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D5、A二、材料解析题。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②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④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