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71 离子型造影剂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同?如何选用?1. 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康锐。
渗透压高;称高渗造影剂。
2. 部分电荷与钙离子或蛋白质结合,加重不良反应。
3. 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安射力、优维显。
不解离、不带电荷,低渗。
4. 造影剂毒副反应主要在于:高渗性、化学毒性、特异质反应。
5. 非离子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指标:6. 高危人群:哮喘、荨麻疹、过敏,肝肾不良,冠心病、糖尿病,多发骨髓瘤。
7. 年幼或年老(<10 >65), 一般情况差。
8. 经济状况好,情愿使用。
喉部病变首选MRI 喉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声门下型喉癌,声门旁型作为第四种类型)。
颈部淋巴结如何分区?颈部淋巴结占全身的300/800。
分五区:1. 头颈交界处淋巴结环: 2. 颈前部淋巴结: 3. 颈侧部淋巴结: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
4. 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副神经周围淋巴结。
5. 颈横(锁骨上)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B超诊断标准是什么?淋巴结最大直径为标准:二腹肌周围和颌下:大于>15mm为阳性,其他部位为>10mm。
颈静脉链:大于8mm为阳性气管食管沟:大于5mm为阳性。
淋巴结边缘密度增强,或边缘增强中央低密度坏死区特异的诊断指标。
甲状腺癌:颗粒状钙化、囊性变,及囊性变边缘有高密度乳头状结节特征改变。
一个淋巴结引流区内有3个大于标准,应当考虑转移。
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标准增强CT:边缘不规则强化,以及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超:包膜外侵犯时,呈锯齿状或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模糊不清。
颈动脉侵犯:关键的:包绕颈动脉全周,可明确诊断受侵。
包绕1/3提示受侵可能。
甲状腺病变的CT检查鉴别诊断要点?1. 乳头状癌囊性变,肿物内壁出现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特征性变化。
2. 颗粒状钙化大多为恶性,良性极少。
3. 甲状腺癌:边缘不规则,常浸润生长。
增强CT有边缘强化。
内部不规则低密度区域4. 甲状腺癌伴有淋巴结肿大――最重要的间接征象。
85 颅面部病变的X线平片瓦氏位像、柯氏位像、改良颅底位像、鼻旁窦正侧位体层片。
93 影像学肺内良恶肿块的不同大小、瘤内结构、瘤肺界面、倍增时间。
肿块大小:良性小于3cm。
恶性在1~6厘米。
瘤内结构:1. 钙化良性。
恶性钙化罕见。
2. 高分辨CT扫描脂肪错构瘤或脂肪瘤特异指征,3. 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良性囊性肿块。
4. 小泡征和或细支气管通气征肺泡细胞癌。
5. 肿块内空洞良恶鉴别有限。
瘤肺界面: 1. 良性肿块:清楚锐利,无分叶或浅分叶,无毛刺或胸膜牵拽征,常有卫星灶。
2. 恶性肿块:边缘毛糙,有深分叶(脐证)及放射状的毛刺(放射冠)或胸膜牵拽征(兔耳征),少见卫星灶。
倍增时间:指肿块容积增大一倍,直径增大0.25倍所需要的时间。
1. 良性肿块的倍增时间小于30天或大于490天,肺癌的倍增时间则在30-490天。
两周内体积增大一倍或两年内体积不变时,高度提示为良性。
94 临床上有肺部阴影需要除外肺癌诊断时怎样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疑为肺癌的病人,X线正侧位胸片、断层、CT、MRI及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
胸片是首选、必需、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1. 应常规拍后前位和侧位高kV胸片。
2. 能检出周围肺野内大于1cm 结节,但支气管内小结节、肺野内带或其它隐匿部位如隔后结节则因解剖结构重叠而不易检出。
3. 胸片上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不十分可靠。
常规体层摄片:两侧后斜位55断层。
目前越来越多地被CT 扫描所取代。
:首选:从锁骨上区,下界包括双侧肾上腺,1. 发现某些部位的瘤块而x线胸片未能显示瘤处或瘤块轮廓不清。
肺尖癌。
肺尖癌亦称肺上沟癌或pancoast瘤,肿瘤直径小于3cm。
在X线胸片难显示。
心后区、脊柱旁瘤块,下叶背段的瘤块,病块较小不突出纵隔影以外,在正、侧位胸片不易显示膈后区较小的瘤块,正侧位胸片被横膈遮盖。
可以通过cT或MRI发现。
中间支气管周围的的肿块的显示 2. 显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3. 显示肿瘤侵犯大血管判断能否手术的关键。
4. 确定肿瘤侵犯胸壁5. 显示肿瘤坏死、液化和空洞6. 组织特定(tissu characterization)软组织囊性实性、定性分析7. 高分辨CT能更好地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瘤肺界面,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宜作为肺癌病人常规检查方法。
1. CT增强禁忌的备选 2. 特殊部位肿瘤:pancoast、脊柱旁沟、膈面附近的肿瘤,3. 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优于CT 4. 显示神经原性肿瘤来源、与椎间孔和椎管内肿瘤的关系 5. 纵膈肿瘤定位、定性优于CT 6. 胸壁肿瘤定位定性优于肺癌病人治疗前均应有病理诊断依据。
中心型肺癌主要通过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
周围型肺癌则主要通过影像(如透视、B超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 95 不同类型肺癌有哪些特殊影像学表现?四大类:鳞癌,腺癌,小细胞末分化、大细胞未分化。
鳞癌: 1. 最常见,多为中心型,堵塞支气管,支气管呈杯口样截断,远端肺呈不同程度阻塞性改变。
较少纵隔淋巴结转移。
2. 周围型:磷癌:毛刺、胸膜牵拽不明显,易坏死、不规厚壁空洞,周围型:明显的局部侵袭性:直接侵犯胸壁破坏肋骨等。
腺癌:1. 好发于肺实质内,多为周围型,2. 肿块边缘常有毛刺、胸膜牵拽征(兔耳)多见。
3. 较早期有淋巴及血行转移,转移淋巴结小,不易发现,脑转移较为常见,4. 肺泡细胞癌: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肺炎肺段型、弥漫型。
5. 伏壁性生长,正常肺泡结构支架基本保留,因而类似急性肺炎,或呈节段分布,或呈结节状,内可见小泡征和或支气管通气征;或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病变,与粟粒性病变不易区分小细胞未分化癌: 1. 年轻人比例高。
2. 好发于叶及主支气管,但腔内生长较少,常沿支气管粘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内浸润生长;3. 影像表现特征有:长段支气管狭窄伴周围肿块形成,远端阻塞改变不如磷癌明显4. 早期淋巴、血行转移。
肺门纵隔成串淋巴结显著肿大。
大细胞未分化癌:较少见,影像表现无明显的特征,107 纵隔淋巴结肿大应考虑哪些病变?鉴别要点是什么?纵隔淋巴结结核:最常累及气管右旁淋巴结,结节病: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及Kveim试验。
恶性肿瘤纵隔转移: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恶性淋巴瘤 114 纵隔神经源肿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什么?后纵隔脊椎旁沟、椎间孔附近,紧邻椎体。
116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价值如何?如何选择? 1. 钼靶X线摄片:首选检查方法。
也是目前能检出临床尚不能触及的微小肿瘤的手段之一。
常规摄片以双侧斜位、双侧轴位为主,辅以切线位、局部加压相、放大摄影等投照方法。
2. 干板摄影: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边缘效应特性,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肿物的轮廓、内部结构及微小钙化,对致密型乳腺内的肿物及钙化的检查较为有利。
3. B超扫描,显示腋窝淋巴结;分辨囊实性,对致密型乳腺患者,应行B超检查。
不能显示钙化 4. CT扫描:极少作为常规的乳腺检查。
5. MRI:具有无放射线、无损伤和高对比分辨率的特点。
其空间分辨率低,肿物的细微结构远不如X线摄影清楚,不能显示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检出不利。
6. 热图像:假阳性、假阴性率均较高。
7. 透照检查:只对直径大于2m的实质性不透光的肿块有意义。
8. 乳腺导管造影:有乳头溢液的,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有意义。
9. 影像设备引导下乳腺针吸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避免切除活检。
10. 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只要在B超扫描时能够看到肿物,首选的活检方法即为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对于不适合作B超引导下针吸后检者,则可采用带孔定位压迫板或立体定位板进行X线摄影定位,从三个不同方向取材。
目前仍以优质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辅以接触式B超扫描作为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查体可对乳腺疾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为:边缘不整的高密度肿块,可有毛刺及肿物内、外微小钙化; 126 对乳头溢液的患者应想到哪些病变的可能?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囊肿病(增生)。
30岁以上妇女乳腺检查可名确诊断 X钼靶摄片停止或相应临床触治疗双斜位、双囊性及肿物:侧轴位不能明确诊断 B超实性 129 早期食营癌的X线诊断要点及难点有哪些?早期食管癌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除少数乳头型外,多无明显肿块形成,仅局限于粘膜表面的轻微病变。
X线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X线诊断要点;①乳头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②局限性的浅表充盈缺损;③粘膜皱襞的改变: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征象:粘膜皱襞不整、增粗、迂曲、中断、破坏等改变;④小龛影;局部粘膜破坏,不整早期食管癌的X线类型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乳头状、息肉状充盈缺损(隆起型):乳头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肿块边界清楚,但不完整,肿块表面粘膜不整或消失,可有小龛影。
食管镜:突出粘膜,向食管腔内生长,表现为小息肉状或乳头状隆起,粘膜粗糙,中央可有溃疡形成;局限性的浅表充盈缺损(平坦型):食管壁可见小的充盈缺损或锯齿样改变。
食管镜下瘢块状隆起,粘膜糜烂;粘膜皱襞不整、增粗、迂曲、中断、破坏等改变:食管镜下可见病变粘膜粗糙、糜烂、有颗粒状、小乳头状改变,有的局部隆起形成瘢块或肿物,触之易出血。
小龛影(凹陷型):局限粘膜破坏、不整,有小龛影。
食管镜下见糜烂或溃疡发生,凹陷改变,。
中晚期食管癌的影像表现:髓质型:最多见。
不规则充盈缺损,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壁境界呈斜坡状,常有大小不等龛影,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
病变部位可见软组织影。
蕈伞型:明显的充盈缺损,上下缘呈弧形,边缘锐利,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可有表浅溃疡,病变部位粘膜破坏,钡剂通过部分受阻。
溃疡型:较大龛影,切线位可见龛影深入食管壁内,甚至突出管腔轮廓外,溃疡边缘隆起者,常表现半月征,梗阻一般不明显。
缩窄型:病变部位呈环型或漏斗型狭窄,病变范围短,3厘米左右,累及食管全周,局部粘膜消失,梗阻严重,上面食管扩张明显。
腔内型:病变部位管腔明显增宽,梭状扩张,表现为大的息肉状充盈缺损。
清楚,病变上下缘锐利清楚。
早期贲门癌的影像特点如何?早期贲门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1.贲门区粘膜皱襞增粗、不整、中断,甚至消失;2.贯门区的胃壁不规则,呈息肉样充盈缺损或小龛影;3.贲门口狭窄,局部管腔扩张差,钡剂通过缓慢,食管下段可有钡剂滞留,呈扩张性改变。
其中贲门区粘膜皱襞的改变最常见。
4.隆起型:除了病变处粘膜粗糙不规则增厚外,主要为病变区粘膜表面呈结节状或息肉样充盈缺损,及由隆起性病变所致的钡流迟缓和/或钡头上抬。
5. 凹陷型:病变则主要以溃疡所致的龛影表现为主,龛影周围粘膜中断,即在增粗的粘膜皱襞中出现不规则存钡区,钡剂通过不畅可为局部暂时性痉挛; 6. 隐伏型(平坦型):癌瘤主要沿粘膜或粘膜下浸润,病变区粘膜皱襞变得平坦,呈现一片不规则无定形的钡剂涂抹区,或无明显异常发现。